“第7届慢性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难点和热点学术会议”于11月20~23日在厦门顺利召开。会上,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委员、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牛俊奇教授介绍了“乙肝核苷类似物治疗的长期性和治疗终点探索”,并于会后就相关话题接受了《国际肝病》的专访。
基于满意终点,追求理想终点
201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共同更新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提出了三级治疗终点,即理想的终点、满意的终点和基本的终点,这三个终点分别通过对HBsAg、HBeAg和ALT、HBV DNA的评估,实现了疗效评价。其中,理想的终点是指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患者,停药后获得持久的HBsAg消失,可伴或不伴HBsAg血清学转换。一旦达到这一终点,虽不能完全避免疾病进展至肝硬化和肝癌,但患者的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率会显著下降。
然而,能够达到理想终点的患者非常少,绝大多数患者需要接受长期治疗,因此又提出了满意的终点,即HBeAg阳性患者,停药后获得持续的病毒学应答,ALT复常,并伴有HBeAg血清学转换;HBeAg阴性患者,停药后获得持续的病毒学应答和ALT复常。
在以往各个指南中,一般认为达到理想的终点和满意的终点后,患者再继续进行一段时间的抗病毒治疗即可停药。但是后来有学者发现,相当一部分患者在停药后出现复发。所以,实际上满意终点并不是太满意,临床医生们应该继续努力使患者达到理想终点。
干扰素在部分年轻患者治疗中具有优势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优点是几乎没有副作用,且用法简单,但其突出的问题是用药时间长、患者经济负担重。对于干扰素治疗,尽管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出现了HBeAg阴转,但其副作用较大,且对病毒水平的降低不是特别令人满意。
在用药选择时,由于干扰素的这一缺点,因此从目前市场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患者选择了核苷(酸)类似物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然而对某些患者而言,干扰素治疗仍然有其独特优势,例如年轻的患者在干扰素治疗后更容易实现HBeAg血清学转换。此外年轻人希望能够在生育之前实现HBeAg阴转,所以对于这部分患者,干扰素治疗有一定的优势。
长期抗病毒治疗的必要性和患者获益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特别理想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方法,无法经过短期的治疗达到一劳永逸的目的,所以针对慢性乙型肝炎还是强调应坚持长期、甚至终生的治疗。长期治疗给患者带来的获益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长期治疗可以使已经出现的肝纤维化逆转。一般在治疗48周时即可观察到30%以上的患者出现逆转。如果坚持治疗3年左右,逆转的比例可以提高到88%。
第二,对于已经有肝硬化的患者,长期治疗可减少肝硬化失代偿的发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第三,经过抗病毒治疗,伴随着病毒滴度下降和HBeAg转阴或不转阴,肝癌的发生率会显著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