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LD访谈]王福生院士:CHB治愈策略及新药研发前景
——  作者:王福生    时间:2016-06-01     阅读数: 844


王福生院士

  “第十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学术大会暨国际肝病学会日”召开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士、解放军第302医院感染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王福生教授在“肝病与免疫”专题中介绍了“Serological cure of chronic hepatitis B: Novel therapeutic approaches and challenge(CHB血清学治愈:新型治疗手段与挑战)”,并于会后接受了我们的专访。
 
抗HBV治疗:既有药物的局限,又有治疗方案不足
 
  据王院士介绍,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的抗乙型肝炎病毒核苷(酸)类药物都有一定的效果,从拉米夫定到最新的替诺福韦酯都有很好的抗病毒作用,这些药物可在患者体内发挥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但是不能有效清除表面抗原,对cccDNA也没有作用。王院士认为目前的抗病毒治疗既有药物方面的局限性,又有治疗策略及治疗方案上的不足。
 
  目前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病毒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①病毒复制,以病毒载量为代表;②病毒抗原的大量合成,以体内存在大量表面抗原为代表;③病毒库,以存在于肝脏细胞内的cccDNA为代表。但是目前的药物仅能抑制患者体内病毒的复制,若有抑制表面抗原合成或清除病毒库的药物,那治疗方案就比较完美了,所以现在既有药物的局限,又有治疗方案的不足。
 
CHB治愈:有望在5~10年内实现
 
  王院士认为,对于慢性活动性的乙型肝炎患者而言,追求临床治愈的目标,在3~5年内也许还很难实现,但是5~10年内是可能实现的。若研发出针对病毒表面抗原或者病毒库的有效药物,那么慢性乙型肝炎治愈的目标就会实现,赶上慢性丙型肝炎可以被治愈的步伐。
 
  此外,目前也有研制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的免疫治疗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的特异免疫应答有效地调动起来,那么慢性乙型肝炎治愈也很有希望。治愈的标准主要表现为病毒的抑制、表面抗原的转阴、表面抗体的出现、同时cccDNA病毒库残存量很少,也就是大家所说的临床治愈(或功能性治愈)。
 
理想抗病毒治疗策略:在充分利用现有药物基础上增加抗病毒表面抗原或清除病毒库的药物
 
  由于当下还缺乏有效的抗病毒表面抗原或者是清除病毒库的药物,临床医生在制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策略或方案时,首先应该把目前抗病毒的核苷(酸)类似物或者干扰素充分利用好。这里我们谈的治疗策略仅考虑了单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而临床上的情况往往非常复杂,我们还要考虑患者的年龄、肝脏损伤情况(是否有肝硬化、肝癌或者有合并感染等)、家族史以及患者能接受哪种治疗方法,除此之外还得考虑患者的经济条件,当地所具备的药物种类。当然,最好的治疗方案是同时抗病毒复制、抑制病毒表面抗原合成、清除病毒库,这也是患者最有希望得到治愈的联合临床治疗方案。
 
新型药物研发:抑制病毒包装、清除病毒库、抑制病毒表面抗原合成,以及抑制病毒进入肝细胞的药物,有望进入临床并上市
 
  目前已经完成临床前研究,甚至进入临床I期、II期或III期的药物有很多种,例如针对病毒方面的,包括病毒表面抗原、病毒库、病毒包装、病毒释放的药物;以及增强宿主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药物等。王院士认为,其中最有前途的药物是那些可顺利完成III期临床试验,能真正走到临床为患者服务的有效药物,现在预测起来还比较困难,但这是一个大有希望的发展方向,如抑制病毒包装、清除病毒库、抑制病毒表面抗原合成,以及抑制病毒进入肝细胞的药物,其中可能有的药物有希望能够完成全部临床试验,并被证明安全有效,就能获批上市,最终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愈成为可能。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