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印度尼西亚肝病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2016年全国肝病学术年会暨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第三届青年论坛暨第六届中国-印度尼西亚联合肝病峰会”于2016年10月20日~10月22日在北京怀柔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会议期间,我们有幸邀请到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候任主委、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徐小元教授为我们介绍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DAA)在丙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采访内容整理如下。
干扰素方案在丙型肝炎治疗中的地位
随着小分子化合物DAA的上市,干扰素用于治疗丙型肝炎患者的地位越来越弱,大部分患者可能不再需要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PR)方案。关于干扰素在丙型肝炎治疗中的地位,大家非常关注,从目前看来,小分子化合物治疗失败的患者,包括难治、无应答以及出现耐药的患者,仍然可能需要应用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
我国即将批准数种DAA上市
自从2011年以来,国外已经批准多种小分子化合物上市,目前为止,国内尚未批准这类药物上市。到2017年6月,估计会有3~4家公司的不同产品得到国内批准上市,可能包括艾伯维的3D以及其他公司的药物,当然,也包括国内公司的原研药物,诸如歌礼公司的ASC08和ASC16,目前正在进行临床验证。
不同基因型HCV感染患者的药物选择
目前,对于不同基因型HCV感染的患者,需要考虑选择不同的DAA方案治疗,例如基因1型和2型HCV感染患者选择的DAA治疗方案是不同的。如果限于当地条件,无法区别不同的基因型,并且患者病情迫切需要治疗的话,可以参照基因1型HCV感染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需要加强应用DAA治疗丙型肝炎的规范化
目前,许多丙型肝炎患者已经通过不同的途径购药,并正在应用这些小分子化合物类药物治疗,但存在一定的隐患,包括药物安全性以及确定疗效等问题,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
在用药第1、2、4、8、12、24周时,需要进行HCV RNA 、血生化、血常规和尿常规等项的检测,一般疗程为12周,在停药时进行检查,并且在停药后4周、12周和24周时进行随访复查,确定停药后的持续病毒学应答。
注意合并用药和DAA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风险
与干扰素+利巴韦林方案相比,这类药物的副作用大幅减少,但是需要注意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例如,胃病患者应用诸如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时,与索磷布韦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患者比例高达24%,即有1/4患者疗效降低,抑制HCV的作用减弱或出现副作用;应用替诺福韦酯治疗合并的HBV感染时,如果与索磷布韦联合应用,疗效降低;抑郁症患者服用抗抑郁药物,与索磷布韦等NS5B联合应用时,疗效也会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同时应用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时,副作用会增加。因此,服用小分子化合物的患者在同时应用这些药物时,需要和医生进行协商,接受医生的指导。
专家简介:
徐小元,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医学部传染病学系主任、第一临床医院感染疾病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候任主委、肝病学分会肝纤维化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分会艾滋病学组副组长;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临床专家工作组副组长、卫生部艾滋病临床专家工作组成员、卫生部SARS、人禽流感临床专家工作组成员、卫生部卫生技术专业考试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