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H视点]江家骥教授: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防治进展
——  作者:董 菁 江家骥    时间:2016-12-07 03:42:43    阅读数: 209

  
        董  菁  江家骥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肝病中心
 
  中国大陆肝细胞癌(HCC)发病率和病死率仍旧居高不下,80%~90%的HCC其基础病因仍旧是HBV和HCV慢性感染,根据病因特点将此称之为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经过多个学组上百位专家的讨论,我国分别在2013年和2014年推出关于肝炎病毒相关性HCC的专家建议和共识[1,2],抗病毒治疗是该类疾病的基础治疗手段之一已经成为业界共识。以往我们[3]回顾了肝炎病毒相关性HCC的发病过程及其早先抗病毒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本文就近几年本领域的进展进行简要回顾。
 
  肝炎病毒相关性HCC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于2013年人为定义一指数来综合表明一个地区的发展情况,即人类发展指数(HDI),主要组成部分为目前平均寿命、受教育程度、获得体面生活所需资源攫取程度。根据HDI的不同将全球分为4个发展层面,中国属于中等发展程度,在这样地区,肺癌发病率第一,肝癌为第二位[4]。中国大陆最新统计2009年~2011年72个肿瘤登记中心数据,总结时发现HCC在发生率中排第4位,在病死率排名第3位[5]。虽然上海等几个城市登记数据提示HCC发生率有所下降,但仍旧是中国大陆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鉴于80%中国大陆的HCC病例有HBV感染背景,其他10%~20%的患者为HCV感染、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代谢分泌异常等造成[6,7]。研究表明,慢性嗜肝病毒感染和HCC家族史是主要HCC发生因素,吸烟、饮酒可增加罹患HCC的风险[8]。由于HBV和HCV在肝细胞内生活史不同,造成HCC的机制也有所不同,除了慢性炎症-肝脏纤维化-微环境改变-异常分化这条共同通路外,HBx蛋白等对肝细胞生长分化的干扰,HCV核心蛋白等参与的炎症氧化应激、脂肪化等,使得不同病毒有不同的发展路径[9]。除肝炎病毒所带来的致癌因素(见表1)外,目前研究更为强调非可控炎症因素[10,11]在HCC发生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非可控炎症因素是指:某些不确定因素存在下炎症无法从抗感染、组织损伤模式下转变为平衡稳定状态,导致炎症持续进行[10]。这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慢性丙型肝炎(CHC)中极为常见,也解释了为何抗病毒有效前提下仍旧无法完全阻止HCC的发生。因此,除了抗病毒治疗之外,还要积极控制炎症,这已经成为业界共识。
 
  
 
  表1.肝炎病毒相关性HCC发生的危险因素
  抗病毒治疗在肝炎病毒相关性HCC二期预防中的应用
 
  HBV相关性HCC较HCV相关性HCC的预后更差[12],中国大陆主要为HBV相关性HCC。除以往资料[3]外,本文重点介绍目前抗病毒治疗对于HBV相关性HCC的二级预防作用。一项台湾地区回顾性队列研究[13]纳入330例治疗前接受肝活检的患者,依据APASL指南选择抗病毒治疗方案,分为PEG-IFN或核苷(酸)类似物(NAs)组,以发生HCC与否为研究硬终点。抗病毒过程中尽量维持血清HBV DNA<10000 copies/mL或2000 IU/mL;每3个月检查一次HBV DNA 水平,若发生病毒学突破,进行序列分析后,加用或换用其他有效药物进行挽救治疗。根据年龄匹配的PEG-IFN组和NAs组各120例,PEG-IFN组HCC发生率明显低于NAs组(P=0.031),而且HBV相关性肝硬化患者应用PEG-IFN的预防效果更好;在这个基础上,又匹配PEG-IFN组和恩替卡韦(ETV)组各52例,PEG-IFN组HCC发生率明显低于ETV组(P=0.022)。国内也有类似的数据。关于HBV相关性HCC的2期预防研究结果提示:抗病毒治疗不能完全防治HCC的发生,但可以在一定观察时间内大大降低HCC的发生率;就抗病毒药物选择而言,PEG-IFN较NAs有更好的防治HCC发生的效果,因此应该在CHB患者没有PEG-IFN应用禁忌证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应用至少一个疗程。
 
  就CHC的治疗而言,近年来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成为发展最快的领域,经过DAAs治疗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比例接近100%,因此成为最值得期待的解决方案。英国的一项研究[14]纳入了406例HCV相关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经过DAAs治疗后317例获得SVR-24,随访15个月期间17例新发HCC(5.4%),非SVR组10例新发SVR(11.2%);未治疗组261例,11例新发HCC(4.2%)。英国这项研究提示,抗病毒治疗要尽早进行,一旦患者处于肝硬化失代偿状态,抗病毒治疗即使有效也因过于晚的干预而失去了预防HCC发生的意义。
 
  除抗病毒治疗之外,越来越多的资料[15]支持某些辅助治疗可以减少HCC的发生(表2),可以作为抗病毒治疗的有益的补充,但这些治疗方法的有效性以及经济-效益比仍需深入研究。因此,未来的肝炎病毒相关性HCC的二期预防应该是以抗病毒治疗为主的联合方案,辅助治疗的合理性是未来的研究热点。
 
  表2.抗病毒治疗之外的肝炎病毒相关性HCC的预防性辅助治疗
  抗病毒治疗在肝炎病毒相关性HCC三期预防中的应用
 
  对于已经诊断肝炎病毒相关性HCC,在手术、介入、放化疗后,应用抗病毒治疗不仅可以防止HBV再激活,也是重要的HCC复发的三期预防措施。在肝炎病毒相关性HCC根治术后,应用以IFN-α为核心的治疗方案,可以减少肿瘤复发并提高存活率。一项由中国学者完成的荟萃分析发现:IFN作为辅助治疗,可减少复发率,且配合治愈性切除可提高存活率。分层研究发现病灶大小并不影响IFN的3期预防作用。病因分层证明,无论是HBV或HCV相关性HCC,甚至是HBV/HCV重叠感染相关性HCC,IFN治疗均是HCC复发的重要预防手段。
 
  结语
 
  目前对于肝炎病毒相关性HCC的基础、临床研究均有不同程度的突破,即便如此,在现实临床工作中诊治HCC患者时,我们仍有很多困惑。目前所面临的挑战可以简单总结为以下几点:①针对非活动期HBV慢性感染,如何采取合理的二期预防措施?②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硬化患者除抗病毒治疗手段外,还有哪些二期预防措施?③作为三期预防的重要手段,应该把病毒水平降到何种程度以达到最佳预防效果?④抗病毒治疗能否或如何与化疗药配合,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总之,抗病毒治疗是肝炎病毒相关性HCC个体化方案的一个重要组分,仍需要根据生物学标识物、遗传背景、信号转导通路特异性来设计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以期探索更好的HCC预防方案。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 HBV/HCV相关性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专家建议.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3; 29(1):5-9.
 
  2. 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专家组. HBV/HCV相关性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4; 30(7):580-587.
 
  3. 董菁,江家骥.  《HBV/HCV相关性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解读.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4;30(7):592-595.
 
  4.  Carcinogenesis. 2016; 37:2-9.
 
  5.  CA Cancer J Clin. 2016; 66:115-32.
 
  6. 汤钊猷.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4; 30(3):193-196.
 
  7.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
 
  8.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16; 13:604.
 
  9.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6; 22(4):1497-1512.
 
  10.  BMC Cancer. 2014; 14:331.
 
  11.  Int J Mol Sci. 2014; 15:9422-9458.
 
  12.  PLoS ONE. 2014; 9(11): e112184.
 
  13.  J Infect Dis. 2016; 213(6):966-74.
 
  14.  J Hepatol. 2016; 65(4):741-7.
 
  15.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3; 19(47): 8887-8894.
 
  16.  Adv Clin Exp Med. 2015; 24(2):331-340.

标签: 循证视点 肝癌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