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APASL-亚太肝脏研究协会年会  » 正文
APASL热点丨陆伦根教授:早期应用瞬时弹性成像可能会改善进展性肝病患者的预后
——  作者:    时间:2018-03-23 04:52:39    阅读数: 158


陆伦根  李兵航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 
 
自瞬时弹性成像(transient elastography,TE)技术应用于临床以来,许多学者就TE诊断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第27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APASL2018)上,加拿大多伦多肝脏中心的Boctor等学者就早期应用TE作为长期降低肝脏相关死亡率的筛查工具的有效性做了回顾性研究[1]。
 
研究概述
 
Boctor等回顾性纳入了93例行肝穿刺患者,其中91例做过TE检查。每名患者平均行1.67次TE检查;肝癌/肝硬化患者的检测次数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肝癌/肝硬化患者在首次行TE检查时往往已经处于较高的纤维化阶段。75%的肝癌/肝硬化患者在首次行TE检查时处于≥F2阶段, 86%的肝硬化患者首次行TE检查时处于≥F2阶段;67%的肝癌患者和72%的肝硬化患者首次行TE检查时处于F4阶段。有趣的是,只有12例(16%)肝癌/肝硬化患者在首次行TE检查时处于<F2阶段,而79%的非肝癌患者和83%的非肝硬化患者首次行TE检查时处于<F2阶段。
 
在多次行TE检查的患者中,70%的患者在首次或最近一次的检查中处于<F2阶段;5%的(21例)患者从<F2阶段进展到>F2阶段,10%的患者有改善,从>F2阶段缓解为<F2阶段。研究结果初步显示较早的行TE检查可以较早的进行干预和随后的优化管理,进而改善肝纤维化患者的预后。
 
点评
 
Boctor等回顾性分析了93例肝穿刺患者,发现较早行TE检查并进行干预的患者进展为肝硬化或者肝癌的比例显著降低,得出较早应用TE作为肝脏疾病长期筛查工具可有效降低肝脏相关死亡率的初步结论。该团队也将进一步纳入更多的患者来支持和验证这一结论。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的终末期阶段,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2]。早期诊断肝纤维化并给予干预是逆转肝纤维化的重要措施。现在肝脏穿刺仍然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由于穿刺存在很多局限性,如有创、费用高、严重的并发症等[3],所以寻找新的诊断方法尤其是非创伤性诊断方法非常重要。
 
TE是2003年由法国Sandrin首先研制的一种通过检测肝脏硬度值来判定肝纤维化的新型无创检查方法[4]。由于其无创、可重复检查等优点在临床工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近来国内生产研发的FibroTouch具有同样的临床效能,也可用于肝纤维化的非创伤性诊断和评估。
 
Boctor团队的研究成果对进一步应用TE监测临床慢性肝病患者病情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能够较早发现肝纤维化并实施干预,减轻或逆转肝纤维化的进展对慢性肝病患者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