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AASLD-美国肝病研究学会年会  » 正文
AASLD名家访谈丨Karlsen教授:肠道微生态平衡与自身免疫性肝病
——  作者:    时间:2018-12-27 04:16:59    阅读数: 155



挪威奥斯陆大学医院Tom H. Karlsen教授访谈
 
肠道微生态平衡与自身免疫性肝病之间的确存在联系
 
既往研究显示,不同情况下人体肠道菌群的组成具有显著差异,并且分析表明肠道菌群平衡与炎症性肠病以及自身免疫性肝病之间存在相关性。事实上,不仅如此,包括代谢性疾病在内的其他许多疾病也发现与肠道菌群存在着联系。目前的研究数据表明,与健康对照相比,患者的肠道菌群存在很多共同的特征,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常见细菌的多样性下降。细菌种类的减少是一种有趣的现象,迄今为止,我们尚不清楚健康状态下细菌多样性如此重要的确切原因。此外,疾病状态下究竟哪些细菌的哪些功能发生了变化,究竟是细菌种类变化导致了疾病,还是由于疾病导致了菌群变化--即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也是有待我们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
 
自身免疫性肝病有关肠道微生态紊乱的生物学标志物
 
目前,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肠道菌群失衡进行评估的最佳参数,首先是菌群组成本身。应用健康人群作为参照,检测某些菌群组成的变化并进行预测,已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中显示出较强的预测性能。
 
肠道菌群的变化可导致患者生理学的变化。因此,在疾病状态下,也可以检测某些代谢物的变化。由于疾病的不同,可能涉及的预测分子有所不同。氧化三甲胺(TMAO)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已有报告显示,TMAO可以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患者的TMAO水平变化实际上反映了肠道菌群的代谢变化。
 
此外,肠道菌群失衡相关的免疫学特征也可以作为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到目前为止,这方面的研究很少,现有研究主要是关注于对粪便生物标志物和菌群本身的评估。相信随着对肠道菌群实际功能认识的不断提高,我们也能够将菌群失衡相关的免疫学变化应用于疾病的预测。
 
调节肠道微生态能否治疗或改善自身免疫性肝病
 
关于调节肠道菌群的治疗效用,以目前研究较多的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为例,有研究表明,针对肠道菌群的治疗措施非常有效,应用抗生素治疗,患者的肝功能检测指标可以好转。这并非意味着患者需要长期的抗生素治疗,但它至少提示我们通过控制肠道菌群,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另外,对于炎症性肠病的患者,在肝移植之前切除病变的结肠,可以降低移植肝发生疾病复发的风险。同样,这并不意味着对患者进行肝移植之前,要进行结肠切除术,但至少表明结肠对疾病进程可能非常重要。因此,目前我们仍需要进行更多的肠道微生态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基础研究。
 
基于微生物组学的个体化肝病治疗
 
现有的微生物组学治疗措施仍比较局限,诸如通过粪菌移植、应用益生菌,使患者的肠道菌群发生总的变化。未来的个体化肝病治疗,我们可能应用到具有特定生化特征的基因工程细菌,还可能应用到针对肠道菌群特定生化通路的一些靶向性药物。目前,我们已在小鼠实验中对TMAO进行了初步验证,这是该领域的主要进展。展望未来,我们相信针对肠道菌群的治疗方案将在个体化肝病治疗中占有一席之地,所涉及的肝病不仅是自身免疫性肝病、炎症性肠病,还涉及全身感染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