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干扰素治疗实现临床治愈1例
——  作者:    时间:2019-11-06     阅读数: 561


共价闭合环状(ccc)DNA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的元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定量与cccDNA水平存在很好的相关性,因此临床上实现HBsAg消失,即追求临床治愈(或功能性治愈)是患者和医生的共同努力目标。本期“病例分享”,《国际肝病》带来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病科的1例成功实现临床治愈的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病例。
 
高晓红  成妮  曹姣姣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病科
 
1、病例介绍
 
患者薛xx,女,51岁,2009年体检时査两对半为“大三阳”,余未见异常,未行药物治疗,定期门诊复查(具体不详)。
 
2018年4月门诊查HBV DNA<10 IU/ml,HBsAg 28.8 IU/ml,HBeAg 0.29 S/CO,HBcAb 8.33 S/CO,腹部CT平扫检查示:肝硬化、脾大;胆囊及胰腺未见异常;肝纤维化四项:未见异常;肝功:TP 74.0 g/L,ALB 44.0 g/L,ALT 26 U/L,AST 34 U/L,AIP 104 U/L,TB 22.4 μmol/L,DB 10.3 μmol/L,IB 12.1 μmol/L;患者自觉无特殊不适,查体未见阳性体征。
 
既往体健,无外伤、手术史,无输血及血制品史,无烟酒嗜好。有乙肝家族史,母亲与姐姐均因乙肝肝硬化去世。查甲肝抗体、丙肝抗体、丁肝抗体、戊肝抗体均为阴性,血常规、肾功、血脂、血糖、甲状腺功能、自免肝系列、心电图、胸片均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乙肝肝硬化代偿期。
 
考虑患者为中年女性,年龄51岁,发现乙肝系列异常9年;HBV DNA<10 IU/ml,HBsAg 28.8 IU/ml,病毒载量低,HBsAg水平低;有乙肝家族史,其母亲与姐姐皆因乙肝肝硬化去世;腹部CT平扫提示肝硬化、脾大;拟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于2018.4.24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皮下注射,每周1次。
 
治疗期间定期复查,监测肝功、血常规、乙肝系列、HBV DNA、肝纤维化指标、腹部B超、Fibroscan值、自觉症状及体征、药物不良反应等。各项指标监测见表1。
 
患者治疗36周时HBV DNA检测不到,HBsAg转阴,HBsAb呈上升趋势,肝功轻度异常(ALB 39.3g/L,AST 45U/L),抗核抗体异常(由阴性转为弱阳性),患者治疗效果好,综合考虑,决定停用干扰素,定期复查。
 
表1.干扰素治疗期间各项指标监测值

图1.(2018-07-17)上腹部CT平扫:肝硬化,脾大
图2.(2019-04-15)上腹部CT平扫:肝脏、胆囊、胰腺、脾脏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2、诊疗临床思维过程
 
本例患者为中年女性,年龄51岁,发现乙肝系列异常9年;HBV DNA<10 IU/ml,HBsAg 28.8 IU/ml,HBeAg 0.29 S/CO,HBcAb 8.33 S/CO,病毒载量低,HBsAg水平低;有乙肝家族史,其母亲与姐姐皆因乙肝肝硬化去世;腹部CT平扫提示肝硬化、脾大;有肝硬化客观依据,所以有抗病毒指征,可抗病毒治疗,防止肝硬化失代偿及肝癌的发生。
 
核苷类药物为口服给药,可快速降低血清中HBV DNA荷载量,有效恢复肝功,不良反应少而轻微,但因不能有效清除病毒,所以需长期用药,但长期用药耐药率高,s系统转换率低。干扰素有限疗程,e系统、s系统转换率高,疗效相对持久,无耐药变异问题。但干扰素需注射给药,不良反应明显,且不适用于肝硬化失代偿者。
 
该患者有肝硬化家族史,已发展至肝硬化代偿期,使用干扰素治疗,治疗风险大。但患者治疗期望值高,欲实现短期停药,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给予干扰素治疗。
 
3、诊疗体会
 
目前对于慢性乙肝患者主要治疗包括四部分,其中抗病毒治疗通过抑制HBV DNA复制,降低HBV DNA载量,减轻肝细胞炎性坏死及肝纤维化,是治疗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每一位慢性乙肝患者最终需面对的治疗。本患者治疗共36周,效果显著,HBV DNA检测不到,HBsAg转阴,停药后3月,复查上腹部CT(如图2),肝硬化逆转,脾大消失。肝功正常,获得了临床治愈,实现短期停药。
 
cccDNA是乙肝病毒复制的源头,乙肝表面抗原定量与cccDNA水平存在很好的相关性,因此在临床上HBsAg消失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最新指南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更加积极,结合此案例我们可以考虑:
 
①对于晚期肝纤维化和代偿期肝硬化患者,PEG IFNα治疗将会获得显著的组织学改善,肝组织学应答的患者会获得更快且更高的HBsAg清除率,从而实现临床治愈;
 
②对于低病毒载量,低表面抗原的慢性乙肝及肝硬化患者,可考虑干扰素治疗;
 
③PEG IFNα治疗中ALT水平的上升与HBsAg下降与组织学应答相关,且HBsAg的大幅度下降一般出现在PEG IFNα治疗的后期。
 
参考文献:(可上下滑动查看)
 
[1].王贵强,王福生,成军,等.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J].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5,05:570-589.
 
[2]蒋乃珺.清除乙肝表面抗原,不再是梦想[J].肝博士,2009(01):23-24.
 
[3]陈文美.干扰素α-2a并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实现HBsAg血清转换1例[J].齐鲁医学杂志,2016,31(02):252.
 
[4]韩俊梅,马会乐.干扰素治愈乙型肝炎肝硬化一例[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3,7(01):120.
 
[5]叶乃树.恩替卡韦序贯联合长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例分析[J].海峡药学,2016,28(10):229-230.
 
[6] Serfaty L, et al. Sequential treatment with lamivudine and interferon monotherapi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not responding to interferon alone: results of a pilot study. Hepatology, 2001,34(3): 573-577.
 
[7]R Moucari,N Boyer,M-P Ripault, et al.Sequential therapy with adefovir dipivoxil and pegylated interferon alfa-2a for HBeAg-negative patients[J].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2011,18(8):580-586.
 
[8] Boglione L, et al. Sequential therapy with entecavir and PEG-INF in patients affected by chronic hepatitis B and high levels of HBV-DNA with non-D genotypes. J Viral Hepat, 2013, 20(4): e11-19.
 
 [9] Boglione L, et al. Sequential therapy with entecavir and pegylated interferon in a cohort of young patients affected by chronic hepatitis B. J Med Virol , 2016,88(11): 1953-1959.
 
 [10] Enomoto M, et al. Entecavir and interferon-alpha sequential therapy 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e antigen-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J Gastroenterol, 2013, 48(3): 397-4
 
图片12.png
 
专家简介
 
高晓红,主任医师,副教授,内科及全科医学硕士生导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病科一病区主任。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第四届全国委员,同心共铸中国心延安市肝病专家委员会副主席,中华医学会会员,延安市感染病学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延安市肝病学会常务委员,西安肝病学会委员。
 
研究方向为慢性肝病和感染性疾病的诊治,从事感染病学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近30年,及时掌握国际学术动态,尤其擅长各类肝病的诊治及研究,包括慢性乙肝、丙肝的抗病毒治疗、乙肝的母婴阻断、肝硬化腹水、肝衰竭,消化道大出血、高黄疸、特殊类型肝炎、脂肪肝的诊治及发热待查等。
 
以第一作者发表CSCD及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获新业务奖25项,优秀论文奖20余项,抢救危重患者成功奖4项,获科技进步奖11项,陕西省科技成果2项。多次应邀参加英国、新加坡、台湾等地国际肝病学术交流。

标签: 病例讨论 乙肝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