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辉院士:栉风沐雨三十载,见证肝病学分会的成立与发展
——  作者:    时间:2022-12-25     阅读数: 28

2022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迎来三十周年华诞。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创始人之一、终身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庄辉教授,在“我与肝病学分会30周年”专题讲座上,翻开一张张珍贵老照片,带我们走进三十载峥嵘岁月,回望肝病学分会的成立与发展,重温并强调学会精神传承,指引后辈赓续前行。
 
破土而出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正式成立
 
1991年,北京友谊医院王宝恩教授带着满腔热情发起筹备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他最先邀请田庚善教授、叶应妩教授和庄辉教授共同筹备。第一次筹备会在王宝恩教授办公室召开,由王宝恩教授主持,田庚善教授、庄辉教授和郑怀竞研究员(代表叶应妩教授)参加。之后为创办学会期刊《肝脏病杂志》,王宝恩教授邀请时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的张定凤教授参加肝病学分会的筹备工作。
 
图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筹备成员
 
1992年11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正式成立。1993年6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学术期刊《肝脏病杂志》正式创刊,为季刊;1996年更名为《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年改为双月刊,2003年改为月刊。
 
庄院士在讲座中特别介绍了叶应妩教授和郑怀竞研究员,两位专家虽不为我们所熟知,但在学会筹备和成立过程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叶应妩教授是我国检验医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华医学会检验学会第一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检验杂志》首任总编辑、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创立者、中国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奠基人。郑怀竞研究员是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委员、《中华肝脏病杂志》副主编,为学会期刊做出了突出贡献,正是在他的努力下,学会期刊在短短两年内,由《肝脏病杂志》更名为《中华肝脏病杂志》。
 
茁壮成长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蓬勃发展
 
自1992年创立以来,在八届学会成员的不懈努力下,肝病学分会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由4名增至5名,常务委员由10名增至13名,委员由20名增至39名。王宝恩教授担任第一届(1992~1997)主任委员,庄辉院士连续担任第二届(1997~2002)和第三届(2002~2006)主任委员,贾继东教授连续担任第四届(2006~2009)和第五届(2009~2012)主任委员,魏来教授为第六届(2012~2015)主任委员,段钟平教授为第七届(2015~2019)主任委员,徐小元教授为第八届(2019~)主任委员。历届学会成员名单详见图2。
 








图2.历届学会成员
 
 
目前肝病学分会共有9个学组及4个协作组。最早于1993年开始设立肝炎学组、肝纤维化学组(现更名为肝纤维化、肝硬化、门脉高压学组)、肝癌学组,以及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2010年增设药物性肝病学组、重肝与人工肝学组,以及终末期肝病学组(现更名为终末期肝病、肝再生及营养学组)。2013年增设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青年学组。2016年增设自身免疫性肝病协作组(2020年更名为自身免疫性肝病学组)。此后于2017年至2021年,先后成立肝病相关感染协作组、遗传代谢性肝病协作组、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协作组和肝病基础研究与实验诊断协作组。
 
精神传承,赓续前行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的传统继承和发扬
 
回望三十载栉风沐雨,庄院士总结出了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的八大精神,既包括学会创立之初奠定的良好传统,也包括蓬勃发展中积淀的新精神,激励后辈继承和发扬,奋发前行。
 
第一,多学科协作。从第一届肝病学分会开始,就主张多学科的协作参与,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一届肝病学分会委员就包括了基础、检验、生物制品、预防医学、消化、感染、中医和外科等多个学科的专家,还聘请了汤钊猷院士、吴孟超院士、顾健人院士、崔振宇教授和汪俊韬教授作为顾问,肝病学分会可能是中华医学会各分会中,包括学科数量最多的分会。
 
第二,老中青结合。从第一届肝病学分会开始,就体现老中青结合(田庚善教授70岁、王宝恩教授66岁、庄辉56岁、刘平36岁),贾继东教授35岁任全国委员、44岁任主任委员,可能是中华医学会各分会中最年轻的主任委员。
 
第三,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王宝恩教授任主任委员时,曾主办黄山世界华人肝病峰会,在北京召开2届国际肝病学术会议,此后,先后召开中欧肝病学院(EASL-CSH School of Hepatology)、EASL-CSH-DAY、中欧肝病论坛、EASL China Network、 AASLD-CSH、中国-APASL日联合学术会议、第20届APAS学术年会(迄今仍保持历届参会人数之最)、中国-印尼肝病峰会、中国-巴基斯坦肝病论坛、国际肝病学会(IASL)等。学会一直重视并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历届主任委员均在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
 
图3.中国-印尼肝病联合学术活动
 
第四,坚持学术公正、公平、独立。2004年和2005年制订丙肝和乙肝指南,排除干扰,坚持学术公正;2008年发布“保持学术独立和学术公正的建议”;2013年发布“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关于保持学术独立和学术公正的意见修订版”;2015年肝病学分会联合感染病学分会率先发布《关于临床实践指南制订的规范》。
 


图4.我国首部丙肝和乙肝指南发布
 
第五,配合政府部门、肝炎防治基金会、农工民主党肝病防治工作。庄院士在报告中列举了九项对我国肝病防治具有突出贡献的重大事件:
 
1
 
建议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2000年6月,肝病学会和感染病学会55位著名肝炎防治专家联名向李岚清副总理递交了“我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战略建议书”,建议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该建议很快得到了国务院和卫生部的批复,于同年11月正式发文(图5)。自此,我国新生儿于2002年1月1日开始获得免费乙肝疫苗接种。这一在我国肝炎防治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建议获得了科协的特等建议奖,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的专家们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参与制定“十一五”、 “十二五”、 “十三五”等重大传染病专项计划。
 
3
 
建立肝病患者长期随访登记系统,包括CR-HepB,CR-HepC。
 
4
 
推动消除社会对肝炎的歧视。
 
5
 
建议将乙肝和丙肝抗病毒药物纳入医保报销目录和门诊可报销范围;目前已经实现。
 
6
 
加快抗肝炎病毒新药审批程序:现在也已实现,例如丙肝药物在无人种作用差异的情况下,经国外Ⅲ期临床试验上市后,即可在中国注册。
 
7
 
通过政府谈判机制降低抗肝炎药品价格,目前我国抗肝炎药物价格为全球最低,这为我国乙肝和丙肝的治疗普及提供了可靠的条件。
 
8
 
建议通过生物等效性试验快速审批国内乙肝仿制药。
 
9
 
为实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提出建议。
 

图5.李岚清副总理的批示
 
第六,开展现场肝病防治工作。学会专家赴辽宁建平、河北宽城、福建莆田、贵州平塘、浙江宁波、天津、四川成都、陕西榆林等地开展丙肝和乙肝防治工作。特别是前往贵州平塘县开展丙肝防治工作,将大部分患者治好,避免了突发事件的发生,是学会很重要的一项活动。
 
图6.赴贵州平塘县开展丙肝防治工作
 
第七,团结合作,相互支持。分会内部:田庚善教授积极配合王宝恩教授,给年轻一代做出了榜样;2002年张玲霞教授坚决谦让不当主委;王勤环教授主动谦让不当常务委员;李杰教授默默无闻不求名不求利当了25年学会秘书和秘书长,可能是中华医学会各分会中时任最长的秘书长。与其他分会合作:2004年、2005年与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订丙肝和乙肝指南,1997年后联合召开学术年会,以及与消化病分会和内镜分会联合召开消化疾病周等,团结合作,配合谦让,关系融洽(潘国宗、于中麟、汪鸿志、陆星华、张齐联等)。肝病学分会一直非常和谐。
 
第八,为建立肝病作为独立学科而不懈努力。学会与卫健委科技司、医政司、医师协会多次沟通,希望在医师协会成立肝病专业委员会,但至今未能成功。庄院士希望此后的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以及学会同道们为肝病作为独立学科存在而继续努力。
 
最后,庄院士向我们展示了数张令他记忆深刻的学会活动照片,并由衷感谢李杰教授和尤红教授提供有关资料和照片。前辈开拓,后辈继承和发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相信,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会越办越好,在我国肝病防治事业上留下丰功伟绩!
 
END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