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6~8日,由中华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办、厦门市医学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成立30周年大会暨2022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学术年会在美丽的“海上花园”厦门成功举办。肝病学领域的专家齐聚一堂,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交流了肝病研究领域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
会上,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感染科窦晓光教授做了题为“精准免疫分期指导慢乙肝抗病毒治疗”的精彩报告。《国际肝病》特此将窦晓光教授的演讲内容整理如下,供读者学习参考。
免疫分期与临床诊断的关系及意义
我国慢性HBV感染者多数为围生期或婴幼儿时期感染,根据自然病程可以把慢性HBV 感染的自然史划分为4个免疫分期,即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免疫控制期和再活动期,相应的临床诊断分别为慢性HBV携带状态、HBeAg阳性慢性乙肝(CHB)、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和HBeAg阴性CHB。应用病理、生化、血清和病毒学等指标,可以对患者进行免疫分期和临床诊断。
以前对CHB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需要选择时机,即患者处于CHB活动期,包括免疫清除期和再活动期,或者相应的临床诊断为HBeAg阳性CHB和HBeAg阴性CHB时,才进行抗病毒治疗。如果患者处于非活动期,包括免疫耐受期和免疫控制期,或者相应的临床诊断为慢性HBV携带状态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则不进行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逐渐放宽
CHB是由HBV感染所引起的慢性进展性疾病,治疗的目的是彻底清除HBV,如果不能清除HBV,则需要长期持续抑制HBV复制,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组织增生,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肝细胞癌(HCC)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并且降低传播。
过去,我们对成人HBV传播不太重视,因为成人急性感染后绝大多数会自发清除。但是,很多恶性肿瘤或免疫抑制患者是高风险人群(也称为脆弱人群),这些患者急性感染HBV后转变为慢性感染或者发生失代偿的风险较高。所以,降低传播风险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2030 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我国新生儿普遍接种乙肝疫苗,95%以上产生乙肝表面抗体。我国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流行率为0.4%,已处于全球最低水平。所以,我国在预防方面做得很好。但是,在治疗方面,距离实现WHO的目标尚远,因为肝脏是一个沉默的器官,如果对ALT正常的CHB患者不进行抗病毒治疗,想要达到80%~90%的治疗率,是非常困难的,所以,需要扩大抗病毒治疗的指征。
我国指南也在逐步放宽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2019版指南建议只要HBV DNA阳性、ALT异常,就进行抗病毒治疗,而且ALT正常的部分患者,结合年龄、家族史、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技术或肝组织学检查结果,也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2022年,在庄辉院士的领导下,制定《关于扩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专家意见》,例如把ALT的治疗阈值下调,进一步扩大了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图1)。
图1. 《关于扩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专家意见》的推荐意见
(引自报告幻灯)
没有实现“Treat all”的原因
慢性HBV感染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本来应该是有病毒就进行抗病毒治疗,但没有实现“Treat all(治疗所有患者)”的原因是什么呢?
由于新生儿普遍接种乙肝疫苗和母婴阻断取得成功,疾病所造成的公共危害明显减轻,所以从这个角度考虑,可能不需要“Treat all”。但是,慢性HBV感染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会发生肝硬化、肝衰竭或HCC等不良结局,所以从疾病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Treat all”。
在药物方面,抗病毒治疗是关键,现在的口服抗病毒治疗药物可以持续抑制病毒复制,不仅使用方便,价格也合理。但是,不能在短期内彻底清除病毒,需要长期用药,且疗效并不令人满意,特殊人群使用存在安全性问题。此外,我们一直期待能够达到临床治愈目标的新药问世,但是,新药研发还在路上。
因此,我们应该“Treat all”,但是目前没有实现,可能是因为受到上述因素的阻碍。
如何做到精准免疫分期?
做不到HBV DNA阳性就治疗,临床上如何精准免疫分期指导治疗?
目前是应用病毒学、血清学、生化学和组织学等指标进行免疫分期,但这些指标是替代指标吗?是否需要应用免疫指标进行免疫分期?
关于免疫分期指标的标准,需要采用高灵敏的方法检测HBV DNA,cut off值要达到10~20 IU/ml。如何定义高病毒载量,是>2×107 IU/mL还是>2×108-9 IU/mL?是持续升高还是波动?如何定义HBsAg定量高水平,超过104 IU/mL?关于HBeAg高水平,是超过500 S/CO还是1000 S/CO(S代表标本sample的吸光度OD值,CO即cut off值)?
另外,关于ALT超过正常值上限,干预值是否需要下调至19~30 U/L?组织学和年龄也是大家对免疫分期指标予以关注的重点。肝活检是“金标准”,是做一次还是反复做?在病理标准方面,连续切片10张,如果看不到10个汇管区,能够做到重新切片吗?是否加上至关重要的年龄指标,年龄的cut off值是30岁、35岁,还是40岁?
在临床上,对于高HBV DNA(>2×108-9 IU/mL)+高HBeAg+高HBsAg定量的患者,除了ALT正常之外,如果没做肝脏病理,年龄必须小于30岁,才能界定为真正的免疫耐受期(图2)。对于年龄<3岁的患者,由于免疫系统还没有健全,不存在耐受,即使是高HBV DNA水平+高HBeAg+高HBsAg定量,也不一定是免疫耐受期;如果患者年龄>30岁,高HBV DNA水平+低HBeAg+高HBsAg定量,或者高HBV DNA水平+低HBeAg+低HBsAg定量,也不一定是免疫耐受期,而是处于免疫耐受期的“灰区”。
图2.ALT正常无肝脏病理的免疫耐受期界定
(引自报告幻灯)
对于ALT正常的患者,如果没有肝脏病理,如何界定免疫控制期(图3)?年龄一定要轻,<40岁;HBV DNA一定要检测不到,应用敏感检测方法检测不出(<10~20 IU/mL),而不是< 2000 IU/mL;同时,HBsAg定量水平一定要低,要<100 IU/mL,这才是真正的免疫控制期,患者发生HCC等不良结局的风险降低。如果患者的年龄>40岁,HBV DNA<2000 IU/mL,但高于检测下限,+HBsAg定量水平<3log IU/mL,则处于免疫控制期的“灰区”,在临床上,经常看到有些老年患者虽然发生了病毒清除,但是以肝硬化或HCC为代价的,不能判定为免疫控制。另外,虽然HBV DNA检测不出(<10~20 IU/mL),但HBsAg定量水平>2000 IU/mL,或者HBsAg定量水平<2000 IU/mL,但>100 IU/mL,也不一定是免疫控制期,而是处于免疫耐受期的“灰区”。
图3.ALT正常无肝脏病理的免疫控制期界定
(引自报告幻灯)
关于免疫分期的不确定性,引用万谟彬教授的总结:ALT正常不等于免疫耐受,HBeAg阴性者不是免疫耐受,中低水平病毒者也不是免疫耐受,“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不等于免疫控制。
鉴别“真假”免疫耐受:把“假”免疫耐受者鉴别出来,作为扩大抗病毒治疗的对象。“真”免疫耐受者:“一大三高二正常,基本都是少年郎”。“一大”是指“大三阳”,即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三高”是指高病毒载量(HBV DNA>2×107 IU/mL)+高HBsAg水平(>1×104 IU/mL)+高HBeAg水平(>1×103),“二正常”是指ALT和肝组织学正常,免疫耐受者基本都是青少年。
重新定义“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把有活跃病毒复制的“假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鉴别出来。“真”免疫控制者:“一无一低二正常,全部都是小三阳”。“一无”是指无病毒复制,“一低”是指低水平HBsAg,“二正常”是指ALT和肝组织学正常,“小三阳”是指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
做不到HBV DNA阳性就治疗,临床上如何精准掌握治疗时机?
可以应用病毒学、血清学、生化学和组织学指标,对患者进行免疫分期,其实,临床诊断与免疫分期有所不同,临床医生还要详细询问病史,要了解患者的年龄、家族史、肝外表现等,除了患者的病毒学、血清学、生化学和组织学之外,还要结合影像学等数据,所以,目前还不能完全依赖AI(人工智能)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
如果患者处于非活动期,包括真正的免疫耐受期和真正的免疫控制期,是不进行治疗的;如果患者的分期不确定,例如虽然HBsAg和HBeAg较低,但病毒量仍然是较高水平,或者虽然是低病毒血症,但疾病还在进展,则不能判定为免疫控制期,对于这些“灰区”患者,仍然需要抗病毒治疗(图4)。
图4.慢性HBV感染不同分期与抗病毒治疗时机
(引自报告幻灯)
对免疫耐受期“灰区”患者如何治疗?选择核苷(酸)类似物(NAs)、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还是初始联合治疗?如何评价疗效,是在治疗24周还是48周时进行评价?如果疗效欠佳,可否停药观察,待免疫激活后再治疗?
对免疫控制期“灰区”患者的治疗策略:首选PEG-IFN是否可以获得更高的临床治愈率?还是暂不治疗,等待HBsAg自发清除?对暂时不治疗的患者如何监测,时间间隔是6个月还是12个月?除了ALT+HBV DNA+腹部超声检查之外,监测指标是否需要包括肝活检?如果期间发生HCC,该如何面对?这些都需要研究证据。
“Treat all”从HBeAg阴性CHB开始
对丙酚替诺福韦(TAF)与替诺福韦酯(TDF)抗病毒疗效进行评价的研究表明,HBeAg阴性CHB患者治疗3年时达到血清HBV DNA水平检测不出(<69 IU/mL)的患者比例接近90%,应用我国原研口服抗病毒药物艾米替诺福韦(TMF)治疗48周时,HBeAg阴性CHB患者患者达到HBV检测不出(< 20 IU/mL)的比例也是90%左右。所以,HBeAg阴性CHB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效果更好。
窦晓光教授团队于2021年牵头启动、全国20家中心参与的“破冰计划”,目的是探讨PEG-IFNα-2b 治疗ALT正常HBeAg 阴性初治CHB患者的疗效,标准是只要HBV DNA阳性,就进行治疗,应用HBV DNA阴转率、HBsAg阴转率和HBsAg血清转换率,对疗效进行评估。截至2022年6月9日,全国入组PEG-IFN治疗患者208例,治疗24周时的分析结果表明,HBV DNA阴转(<10 IU/mL)率为62.3%, HBsAg定量水平较低,中位数水平为106.45 IU/mL,证实HBeAg阴性患者应用PEG-IFNα治疗,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在本次年会的青年医生大会报告中,团队的张翀博士汇报了48周治疗的最新研究结果。
所以,“Treat all”,从HBeAg阴性CHB开始,对于HBeAg阴性患者,只要有病毒,不需要再做肝活检,就可以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对于HBeAg阳性、高病毒载量的免疫耐受期患者,目前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不好,可以等待新的治疗药物。
抗病毒治疗的指征在逐步扩大:从HBV DNA阳性+ALT异常,到ALT正常,结合年龄、家族史,再到HBeAg阴性患者只要查到HBV DNA,无论ALT如何,都可以治疗。所以,在临床上,目前还没有实现只要病毒阳性就治疗,但是,要综合评价,确定治疗时机,除了病毒学、血清学、生化学和病理学,还有影像学、无创肝纤维化指标、年龄和家族史等,疾病越重,指证越宽,越要立即治疗。
小 结
希望CHB的免疫分期和临床诊断更加精准,抗病毒治疗的临床决策要从病毒的特点、疾病的特点和药物的特点来掌握,治疗指征会越来越“宽”,疾病越严重,进展风险越高,越要早治疗,从早治疗、扩大治疗,直到实现“Treat all”。评价指标更“严”,药物选择更“优”,实现目标更“高”, 期望加快新药研发,新药和现在的药物联合,使90%以上的患者能够清除病毒。专家共识的意见为扩大筛查,发现隐匿患者,精准检测,指导抗病毒治疗,关注疾病进展高风险人群,长期持续抑制病毒,阻止疾病进展。
往期推荐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