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3年11月10日~14日,2023年美国肝病研究学会年会(AASLD)在美国波士顿隆重举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王宪波教授团队聚焦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领域的多项研究被大会收录[1-3],并以壁报的形式参与大会交流,在此表示祝贺!《国际肝病》特邀团队详细介绍相关研究进展,供读者学习参考。
研究一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ABO血型与组织学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
4533-C:Association between ABO blood type and histologic fibrosis stage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第一作者:陈佳良;通讯作者:王宪波
研究背景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可逐渐进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既往多项研究已经证明肝组织学分期是PBC患者肝移植或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同时,已有相关研究发现ABO血型中的非O表型与丙型肝炎肝纤维化风险增加有关,但该结论尚未在PBC人群中进行探讨和验证。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PBC患者的血型分布与组织学分期之间的相关性。
研究方法
本研究纳入符合PBC诊断标准,且同时接受肝活检和ABO血型检测的患者共246例。采用Ludwig标准评估患者肝组织学分期。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ABO血型与组织学分期的关系。同时计算多重校正后组织学分期影响因素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
研究结果
此研究中总体平均年龄为51.2±9.5岁,女性有218例(88.6%),其中组织学Ⅰ期57例(23.2%),Ⅱ期56例(22.7%),Ⅲ期44例(17.9%),Ⅳ期89例(36.2%)。A、B、AB和O血型的比例分别为34.1%、29.3%、6.5%和30.1%。非O型血(A、B和AB)患者出现组织学晚期(Ⅲ/Ⅳ期)的风险显著高于O型血(crude OR=2.02,95%CI:1.16~3.51;完全校正后的OR=4.48,95%CI:1.30~15.37)。另外,当抗线粒体抗体(AMA)或gp210抗体呈阴性时,非O血型患者的晚期组织学分期发生风险较高(crude OR=4.52,95%CI:1.70~12.06;crude OR=4.40,95%CI:1.54~12.57)。
研究结论
本研究是首个探索PBC组织学分期与ABO血型之间潜在相关性的研究。本研究表明,相比于O型血患者,非O血型的PBC患者发生晚期组织学分期风险更高,暗示在PBC纤维化评估的临床决策中也需要考虑ABO血型这一重要影响因素。
研究二
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评估肝活检证实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肝纤维化:一项真实世界研究
4532-C: Assessment of biopsy-proven liver fibrosis by transient elastography (Fibroscan)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A Real-World Study in China
第一作者:陈佳良;通讯作者:王宪波
研究背景
基于Fibroscan的瞬时弹性成像(transient elastography,TE)测量肝脏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 LSM)这一无创诊断技术已被广泛用于评估多种慢性肝病(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PBC等)的肝纤维化程度。然而,现有研究中关于TE诊断PBC肝纤维化的研究人群主要集中在西方人群,而在亚洲或中国人群中开展的此类研究仍较缺乏。因此,探讨TE在中国PBC患者中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很有必要。
研究方法
本研究纳入277名确诊为PBC的患者(其中88.4%为女性,中位年龄52岁),所有患者均接受肝活检和Fibroscan检查。根据Ludwig分期标准和METAVIA评分系统确定肝脏组织学分期和纤维化分期。采用Spearman相关检验分析LSM与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分析确定LSM评估组织学和纤维化分期的准确性,并确定诊断纤维化的最佳临界值(cut-off),同时与已报道的血清肝纤维化模型评分ROC曲线下面积进行比较,包括APRI、FIB-4、AST/ALT比值(AAR)、GGT/PLT比值(GPR)和Mayo风险评分(MRS)。
研究结果
METAVIA评分系统下纤维化分期为F0-F1、F2、F3和F4的患者例数分别为131例(47.3%)、40例(14.4%)、20例(7.2%)和86例(31.0%)。Ludwig标准下组织学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患者例数分别为89例(32.1%)、66例(23.8%)、36例(13.0%)和86例(31.0%)。LSM范围为2.8至75.0 kPa(中位数10.1 kPa)。LSM与纤维化分期(Spearman相关系数r=0.753,P<0.001)和组织学分期(r=0.778,P<001)呈显著正相关。LSM诊断纤维化分期≥F2、≥F3和F4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2(95%CI:0.860~0.934)、0.920(95%CI:0.881~0.949)和0.904(95%CI:0.863~0.936)。LSM诊断纤维化分期≥F2、≥F3和F4的cut-off值分别为9.4kPa、14.9kPa和16.1kPa。LSM在评估显著肝纤维化(≥F3)和晚期组织学分期(Ⅲ/Ⅳ期)方面均显著优于FIB-4、APRI等血清肝纤维化模型评分(P均<0.05)。
研究结论
在真实世界的场景中基于TE测量的LSM在评估中国PBC患者的纤维化和组织学分期方面同样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从而加强了此技术手段作为PBC首选无创评估的临床决策力度。
研究三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慢性肾脏病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
4583-C:The presence of 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 correlates with risk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第一作者:陈佳良;通讯作者:王宪波
研究背景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慢性肝病患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或合并症,特别是慢性乙型肝炎和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中较常见。然而,相比从未感染过HBV患者,既往HBV感染过的PBC人群中CKD发生风险是否也更高尚未可知。本研究旨在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检测呈阴性的PBC患者CKD发生风险与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抗-HBc)之间的相关性。
研究方法
纳入PBC的患者共计1257例,根据乙肝五项结果分为抗-HBc阳性(n=503)和抗-HBc阴性(n=754)两组。所有患者的HBsAg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收集患者人口学、临床资料和实验室特征。基于CKD-EPI公式计算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 the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CKD被定义为eGFR<60 mL/min/1.73 m2。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来确定CKD发生的危险因素,同时计算调整后的比值比(OR)和95%置信区间(CI)。
研究结果
在本研究人群中,有1080例(85.9%)女性,中位年龄为57岁。与抗HBc阴性组相比,抗HBc阳性组的中位年龄更高(59岁 vs. 56岁,P<0.001),血尿素氮(4.81 vs. 4.57 mmol/L,P=0.016)与血清肌酐(59.4 vs. 57.4μmol/L,P=0.009)中位值更高,且eGFR(101.1 vs. 103.0 mL/min/1.73 m2,P=0.011)更低。PBC患者出现CKD的总体患病率为8.3%(104/1257),其中轻度肾损伤(eGFR<90但≥60 mL/min/1.76 m2)患者232例(18.5%)。抗-HBc阳性组患者CKD患病率显著高于抗-HBc阴性组(11.3% vs. 6.2%;OR=1.92,95%CI:1.28~2.88,P=0.002)。在多变量分析中,抗-HBc阳性(OR=1.56,95%CI:0.98~2.46,P=0.057)、年龄(OR=1.12,95%CI:1.09~1.15,P<0.001)、当前吸烟(OR=2.97,95%CI:1.30~6.79,P=0.010)、高血压(OR=1.85,95%CI:1.15~2.98,P=0.011)和失代偿性肝硬化(OR=3.71,95%CI:2.10~6.57,P<0.001)均是与CKD发生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
研究结论
既往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PBC患者的慢性肾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可能增加长期不良结局发生的风险。临床上对于抗-HBc阳性的PBC患者应加强肾功能的规律监测。
参考文献:
[1] Jialiang Chen, Yao Liu, Yufei Bi,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ABO blood type and histologic fibrosis stage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Hepatology. 2023;78(Suppl. 1): S2036.
[2] Jialiang Chen, Yao Liu, Yufei Bi,et al. Assessment of biopsy-proven liver fibrosis by transient elastography (Fibroscan)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A Real-World Study in China. Hepatology. 2023;78(Suppl. 1): S2035.
[3] Jialiang Chen, Yao Liu, Yufei Bi,et al. The presence of 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 correlates with risk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Hepatology. 2023;78(Suppl. 1): S2083-S2084.
通讯作者
王宪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带头人,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传染病分会会长、肝病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肝病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在Journal of Hepatology、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JHEP Reports、Liver international和Phytomedicine等发表SCI论文9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授权发明专利9项。作为负责人制定和修订《慢加急性肝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专家共识》和《肝硬化中医诊疗指南》等6项指南和专家共识。
第一作者
陈佳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主要从事慢性肝病及传染病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参与发表论文40余篇,以第一作者或共同通讯发表论文8篇,其中SCI论文6篇,拥有国家发明专利1项(排名第三)、实用新型专利1项(排名第三),获202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十),相关研究论文摘要已被APASL、EASL、AASLD国际肝病会议接收并作为壁报展示。
会场花絮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