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AASLD-美国肝病研究学会年会  » 正文
AASLD中国之声丨谢雯教授团队:多项慢乙肝抗病毒治疗研究入选大会交流,再代偿稳定性研究尤为值得关注
——  作者:    时间:2023-11-18 10:01:03    阅读数: 39

 
编者按
 
2023年11月10日~14日,美国肝病研究学会年会(AASLD2023)于美国波士顿隆重举行。这次盛会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谢雯教授团队带来了多项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其中一项恩替卡韦治疗下慢性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再代偿稳定性研究[1],荣获大会优秀摘要奖。《国际肝病》特此报道,相关内容分享如下。
 
 
 
研究一
恩替卡韦治疗下慢性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再代偿稳定性研究
 
第一作者:邓优、康海燕、向慧玲
 
通讯作者:贾继东、谢雯、徐小元
 
▲AASLD2023壁报展示(1440-C)
 
研究背景
 
针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已证明能够改善临床结局,甚至对于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亦然。部分接受治疗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可达到再代偿状态,但其长期稳定性仍有待明确。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基于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的延伸研究,纳入了慢性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他们以腹水为首发失代偿事件,并接受了120周恩替卡韦治疗。在第120周,依据Baveno VII标准以及肝功能稳定改善的标准,对283名患者进行了再代偿评估,其中159例实现再代偿,124例未能实现。随后,这些患者继续接受跟踪随访,直至发生第二次失代偿事件或至2023年3月。
 
研究结果
 
在最初的283名患者中,165名在第120周后继续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240(192-288)周。在第120周实现再代偿的101名患者中,87名(86.1%)未经历后续失代偿事件。此外,其中4人被诊断出肝细胞癌,2人出现食管静脉曲张出血,2人发展至中重度腹水,6人死亡。相较之下,在第120周未实现再代偿的64名患者中,有27名(42.2%)未经历后续失代偿事件,其中4人诊断为肝细胞癌,1人食管静脉曲张出血,10人发展为中重度腹水,22人死亡。
 
 
研究结论
 
慢乙肝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ETV治疗后,在120周内实现再代偿的患者约86%维持稳定。在120周未实现再代偿的患者约42%后期仍有机会实现再代偿。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在120周内实现再代偿的患者约86%在后续120周保持稳定。未在120周内实现再代偿的患者中,约42%在后期有机会实现再代偿。
 
研究二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第一作者:邓优
 
通讯作者:谢雯
 
▲AASLD2023壁报展示(1416-C)
 
研究背景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球范围内引起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的主要因素。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作为一种新型抗病毒药物,已获批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尽管如此,TAF对慢乙肝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病毒抑制和肝功能影响仍待明确。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估TAF治疗这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以腹水作为初发失代偿事件的慢乙肝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患者每日接受25毫克TAF治疗。治疗24周后,通过临床事件发生率、病毒学、血清学及生化学指标来评估疗效。
 
研究结果
 
共纳入182名患者,其中126名完成了24周的随访。至第24周,56.3%的患者(71/126)HBV-DNA转阴,76.2%(96/126)的患者ALT恢复正常。54.8%的患者(69/126)腹水消退。研究期间,一名患者死亡,三名发展为HCC,六名出现胃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五名患肝性脑病。24周TAF治疗后,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FIB-4评分、胆红素、INR、白蛋白、谷丙转氨酶等指标均显著改善,血脂水平显著上升。eGFR无显著差异。
 
 
研究结论
 
TAF治疗能显著改善慢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病毒学及肝功能表现。针对TAF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仍需更深入的研究。
 
研究三
核苷类似物对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脂质谱的影响
 
第一作者:李梦琪
 
通讯作者:谢雯
 
▲AASLD2023壁报展示(1446-C)
 
研究背景
 
国际指南已经批准恩替卡韦(ETV)、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和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酯(TAF)作为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的首选口服抗病毒核苷(酸)类似物。然而,关于这些药物对脂质代谢的影响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探索ETV、TDF和TAF对CHB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
 
研究方法
 
这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了2020年7月至2023年3月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进行了至少96周治疗的156例CHB患者,患者使用了ETV、TDF或TAF。为了最小化选择性偏见,通过倾向评分匹配(PSM)评估了这些治疗对CHB患者脂质水平的影响。使用无替代的最近邻匹配进行一对一匹配。倾向评分基于基线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和脂质水平。
 
研究结果
 
经过PSM后,研究队列被分成三个单独的组进行分析:37:37(TDF: ETV)、33:33(TDF: TAF)和48:48(ETV: TAF)。96周后,与TDF组相比,TAF组的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在96周时显著升高[(TC 4.76(4.13~5.39)vs. 3.93(3.47~4.63),P=0.004;LDL 2.96(2.44~3.43)vs. 2.50(1.92~2.99),P=0.028]。此外,TAF组在96周时的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也显著高于ETV组[TC:4.89(4.52~5.45)vs. 4.54(3.95~4.97),P=0.016;TG:1.31(0.92~1.85)vs. 0.94(0.75~1.38),P=0.011]。然而,在96周的随访中,ETV组和TDF组的脂质水平没有显著差异。此外,在156名患者中,没有患者在96周时表现出≥3级的脂质异常。只有少数患者出现2级脂质异常,其中ETV组有一例,TDF组有一例,TAF组有三例。
 
研究结论
 
在经过96周的治疗后,TAF可能导致脂质水平升高,相较于ETV和TDF。这种脂质代谢异常对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Deng Y, Kang H, Xiang H, et al. Stable recompensation in entecavir-treated hepatitis B Patients with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AASLD 2023. Poster 1440-C.
 
[2] Deng Y, Zhang S, Chen W,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enofovir alafenamide in the treatment of decompensated cirrhotic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AASLD 2023. Poster 1416-C.
 
[3] Li M, Zhu L, Deng Y, et al. The effects of nucleos(t)ide analogues on lipid profiles in treatment na?ve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AASLD 2023. Poster 1446-C.
 
通讯作者简介
 
谢雯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北京)肝病中心资深专家,北京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与肝病专业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毒理学会临床毒理学分会副秘书长等,《肝脏》、《临床肝胆病杂志》和《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等多家杂志编委。主要从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再代偿研究及脂肪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以第一及通讯(含共同)作者在Journal of Hepatology、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等杂志发表英文论文2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8本。
 
第一作者简介
 
邓优
 
博士研究生,现就读于首都医科大学。以第一及共同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Hepatology、Liver international、Therapeutic Advances in Chronic Disease等SCI期刊发表论文10篇,多次在AASLD、EASL等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口头发言和壁报展示。
 
第一作者简介
 
李梦琪
 
博士研究生,现就读于首都医科大学。以第一/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篇;在投3篇。参加多次国内外学术会议并进行壁报展示。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