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EASL-欧洲肝脏研究协会年会  » 正文
EASL肝癌峰会丨周凌云副教授等揭秘乙型肝炎病毒引发肝纤维化和肝癌的通讯机制,发现治疗新靶点
——  作者:    时间:2024-03-07 05:50:52    阅读数: 13

 
编者按
 
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周凌云副教授、刘昌海助理研究员、吕朵朵助理研究员团队,联合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医院肝脏疾病研究中心Manuel Romero-Gómez教授团队在2024年欧洲肝病学会肝癌峰会(EASL Liver Cancer Summit 2024)分享了一项最新研究(HBV-Driven Intercellular Crosstalk and Telomere Maintenance in HCC):揭示了乙型肝炎病毒(HBV)介导的肝细胞-星状细胞间复杂的通讯模式,即由HBV介导的NAMPT-INSR途径在肝纤维化和肝癌的进展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摘要编号:PO8-15)。这一发现为HBV相关的肝纤维化和肝癌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研究简介
 
该项研究利用了单细胞RNA测序技术对10名患有HBV相关肝癌的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研究团队构建了HBV复制型细胞模型,并使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了特定敲除肝星状细胞(HSCs)中INSR基因的细胞以及Insrfl/fl; Lrat-Cre小鼠。这一系列实验的设计旨在揭示HBV感染后肝细胞与HSCs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其在肝纤维化和肝癌发展中的贡献。
 
研究发现,HBV转录会影响肝细胞的发育,激活DNA损伤修复通路,并促进糖酵解。高水平HBV转录的肝细胞通过NAMPT(配体)-INSR(受体)途径激活HSCs,导致HSCs表现肌成纤维细胞表型(myHSCs),并改肝脏变微环境代谢状态,促使肝细胞内PARP1多位点乳酸化,激活端粒维持机制(TMMs),导致肝细胞恶性转化。团队利用构建的小鼠同种异体移植瘤模型发现,使用ATR抑制剂、敲除HSCs中INSR基因、抑制NAMPT或PARP1表达,均能有效阻断HBV介导的肝纤维化和肝癌的进展。
 
结论:HBV感染后,HSCs的激活高度依赖于与肝细胞的相互作用,肝细胞-HSC互作通过激活ATR-NAMPT-INSR途径触发PARP1乳酸化,影响肝细胞端粒维持。因此,ATR-NAMPT-INSR途径有望成为治疗乙型肝炎病毒引发的肝纤维化和肝癌的新靶点。
 
(引自EASL Liver Cancer Summit 2024)
 
研究展望
 
这一发现为未来开发更有效的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线索。研究团队表示,对ATR-NAMPT-INSR途径的深入了解可能有助于设计更精准的药物,从而阻断HBV感染后的异常肝细胞-HSCs相互作用,降低肝纤维化和肝癌的发生风险。这一研究为未来肝脏疾病的治疗打开了崭新的方向,有望为患者提供更为个体化和有效的医疗手段。
 
总体而言,这项研究的突破性发现不仅深化了对HBV感染引发的肝脏病变机制的理解,同时也为开发新型治疗方案奠定了基础。在全球范围内,肝炎病毒感染一直是一项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的成果有望为相关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有益的指导。
 
 
专家简介
 
周凌云,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病毒性肝炎及肝病,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疗及基础研究工作。擅长乙型肝炎合并肾病的诊治,病毒性肝炎母婴阻断,遗传代谢肝病,疑难肝病及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担任四川省健康科普专家,成都市妇幼健康服务专家,四川省医学会肝病学专委会青年委员。作为负责人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1项,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3项。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发明专利授权6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国际高水平学术论文20余篇,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做大会发言及口头交流。主编并出版针对青少年的传染病防治科普系列丛书,获得四川省优秀科普作品二、三等奖。
 
(来源:《国际肝病》编辑部)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