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APASL-亚太肝脏研究协会年会  » 正文
韩英教授点评:自身免疫和胆汁淤积性疾病重磅研究丨APASL 2024
——  作者:    时间:2024-03-31 11:18:40    阅读数: 30

编者按:樱花烂漫,春日正美。第33届亚太肝脏研究学会年会(APASL 2024)正于日本京都国际会议中心如火如荼地召开。本届大会共收录2300余篇摘要,投稿数量创APASL历届年会之最。为帮助肝病各领域的临床医生或科研人员,快速研读,并学以致用,切实落地实际临床或科研。《国际肝病》特此策划“大咖点评”系列栏目,邀请中国各领域专家精选并点评重磅研究。第二期,我们邀请到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韩英教授点评自身免疫和胆汁淤积性疾病领域的4篇研究。欢迎持续关注《国际肝病》系列解读报道。
 
 
研究一
自身免疫性肝炎复发的高危人群筛查
 
背景和目的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由自身免疫紊乱引起的相对少见的疾病,虽然激素治疗在许多情况下有效,但有一些病例在激素减量期间会复发。本研究中主要探讨AIH患者在激素治疗过程中复发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0月至2023年4月初始激素治疗的31例AIH患者。将泼尼松(强的松)龙减量至5 mg/d之前复发的患者为复发组,其余患者为未复发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复发的风险因素。
 
结果
 
31例AIH患者中,5例发生复发,复发组所有病例均通过加用硫唑嘌呤得到控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复发组:仅见于年轻患者(年龄﹤66岁)。治疗前的高国际AIH组评分(IAIHG)在单因素分析中为危险因素。最终将IAIHG评分高(>15分),年龄<66岁患者定义为高危组,该组患者的复发率为66.7 %(4/6例)。
 
结论
 
年龄较年轻和IAIHG评分较高的AIH患者在激素减量过程中复发风险较高。
 
专家点评
 
目前AIH的标准治疗为激素单独或联合硫唑嘌呤,待病情稳定后激素逐渐减量。然而部分患者在激素减量中出现复发,关于复发的机制和风险因素尚不清楚。该研究针对这一临床现象为切入点,观察了AIH在激素减量过程中复发的主要风险因素:年龄较轻和IAIHG评分高。该研究结果将为临床提示评估AIH患者预后的指标:对于较年轻且IAIHG评分较高的患者在激素减量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评估。然而该研究样本量较小,后续可行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该结果。
 
研究二
硫唑嘌呤对自身免疫性肝炎肝外恶性肿瘤风险的影响:一项全国性研究
 
背景和目的
 
自身免疫性肝炎( AIH )患者长期免疫抑制治疗会增加肝外恶性肿瘤的风险。然而,韩国AIH患者发生肝外恶性肿瘤的风险尚不清楚。该研究的目的是评估硫唑嘌呤(AZT)治疗对肝外恶性肿瘤风险的影响。
 
方法
 
搜集2008年至2020年诊断为AIH的患者,使用了健康保险审查和评估服务局(HIRA)的国家索赔数据,纳入了8280例AIH患者。使用AZT组和未使用AZT分别为3059 和5221人,两组人群进行肝外恶性肿瘤的累积风险和风险比(HR)分析。
 
结果
 
828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6.7±13.5岁,84.3%为女性,随访时间49.8±43.1个月。使用AZT和未使用AZT两组间年龄和性别无差异。然而使用AZT组患糖尿病人数高于未使用AZT组(31.3% vs. 28.0%)。未经AZT治疗的患者中肝硬化患者比例较高。在确诊时,85.5 %的AZT患者和30.0 %的非AZT患者使用类固醇激素治疗超过90天。AZT组和无AZT组人群出现肝外恶性肿瘤的概率为1.36%和1.23%,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HIRA的国家索赔数据结果提示AZT并不增加AIH患者发生肝外恶性肿瘤的风险。
 
专家点评
 
AIH一旦确诊需要长期给予免疫抑制剂治疗,长期治疗是否会引起患者发生肝外恶性肿瘤是临床医生和患者常常关注的问题,部分患者因担心发生恶性肿瘤依从性差,进而影响患者长期预后。该研究针对这一热点问题为切入点,采用大样本数据库分析发现AZT并不增加AIH患者发生肝外恶性肿瘤的风险。
 
研究三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内镜治疗:在三级中心的临床结果
 
背景和目的
 
显性狭窄( DS )是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PSC )的一个重要临床特征,内镜治疗对管理DS和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评估内镜治疗PSC相关DS的临床效果。
 
方法
 
该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研究,分析内镜治疗对PSC伴显性狭窄症状的管理。主要研究终点为:内镜治疗后24个月内无狭窄复发的累计率。次要研究终点为以下三个指标:①内镜治疗成功,定义为完成内镜治疗后3个月内无需行ERCP治疗;②进展为肝硬化;③显性狭窄复发。
 
结果
 
共纳入35例PSC患者,共行内镜治疗138次,平均每例患者3.9次。26例患者在胆管造影中发现DS。内镜下球囊扩张术(EBD)24例(68.6%),探条扩张术9例(25.8 %)。26例(78.8%)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无症状出现,平均随访36个月无肝硬化发生。主要终点达标率为45.4%,并发症发生率为8.0 %,包括胰腺炎、胆管炎、穿孔等。胆管癌(CCA)发生率为5.7%。
 
结论
 
内镜下治疗,包括支架置入和胆道扩张,可有效地治疗PSC相关的显性狭窄症状,成功率高,且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
 
专家点评
 
PSC是预后最差的自身免疫性肝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对于伴有显性狭窄的患者,疾病进展快、预后更差,内镜下治疗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的治疗手段。该研究通过前瞻性研究评估了内镜下治疗伴有显性狭窄PSC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提示,内镜下治疗,可有效地治疗PSC相关的显性狭窄症状,且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为临床有效控制PSC胆管狭窄相关症状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四
UDCA联合非诺贝特治疗PBC的预后评分模型
 
背景和目的
 
非诺贝特作为UDCA应答不佳的PBC患者的二线治疗药物应用日益增多,但尚无模型可以评估其疗效。本研究旨在探讨预测联合非诺贝特治疗PBC的疗效和长期预后的生化反应模型。
 
方法
 
纳入患者为UDCA应答不佳的PBC患者联合非诺贝特。根据患者预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移植或肝相关死亡)分为预后不良和预后良好两组。生化反应评估标准为联合非诺贝特后6或12个月:巴塞罗那、巴黎I、巴黎II,多伦多、鹿特丹、梅奥、Globe评分、UK-PBC评分等。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3例患者,其中预后良好组(n=52)和预后不良组(n=11)。预后不良组患者Globe评分和UK-PBC评分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患者,而其他的评估标准评估患者生化应答率在两组人群中无统计学差异。重要的是,GLOBE评分和UK-PBC风险评分对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患者长期生存的预测性能优于其他评估标准。GLOBE评分和UK-PBC风险评分在6个月时评估患者长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1(95%CI:0.741~0.951)和 0.875(95%CI:0.746~0.953),在12个月时分别为0.919(95%CI:0.803~0.978)和0.878(95%CI:0.751)0.955),而其他评估标准的曲线下面积均低于0.75。
 
结论
 
GLOBE评分和UK-PBC风险评分适用于预测UDCA联合非诺贝特治疗应答不佳PBC患者的疗效和远期预后。
 
专家点评
 
目前UDCA是治疗PBC的唯一一线药物,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化应答和长期预后,然后约30%~40%患者对UDCA应答不佳。关于评估UDCA疗效的评分标准较多,包括巴塞罗那、巴黎I、巴黎II,多伦多、鹿特丹、梅奥、Globe评分、UK-PBC评分等。然而目前尚缺乏对于应答不佳患者联合二线药物治疗的疗效评估标准。该研究以此为切入点,将既定评估UDCA治疗的标准用于评估联合非诺贝特治疗后的疗效,结果发现GLOBE评分和UK-PBC风险评分对患者疗效和长期预后的评估能力优于其他标准,这一结果将为临床提供评估联合治疗患者预后的方法。
 
 
韩英 教授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教学名师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军队科技领军人才
 
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肝病学会自身免疫性肝病学组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三项
 
吴杨奖 吴阶平医药创新奖获得者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新药创制专项、陕西省科技惠民计划等多项重大科研课题。在Hepatology、J Hepatol、J Autoimmu等肝病和免疫性疾病权威杂志发表SCI论著90余篇
 
(来源:《国际肝病》编辑部)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