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是全球乙型肝炎疾病负担最重的国家,阻断HBV母婴传播是减少新发感染的关键。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侯金林教授的带领下,“乙肝母婴零传播工程(小贝壳项目)”风雨兼程十年,于近日取得了重大突破,相关成果登顶Nature Medicine。
在日本京都第33届亚太肝脏研究学会年会(APASL 2024)上,侯金林教授受邀发表了题为“China Steers towards HBV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Elimination(中国走向消除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大师前沿报告,其团队也有多项结果展示。此外,2024版WHO乙型肝炎指南(《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的预防、诊断、护理和治疗指南》)在会上发布,侯金林教授作为WHO新版指南修订的专家组成员,发布了中国消除乙肝母婴传播的关键数据。
在《国际肝病》现场特邀采访中,侯金林教授为我们介绍了相关成果,解读了WHO 乙型肝炎指南,并对即将在北京举行的2025 APASL进行了展望。
▲侯金林教授在APASL 2024大会现场
《国际肝病》
请您简要分享阻断HBV母婴传播的实施策略,向世界展示中国经验。基于“小贝壳项目”成果,能否请您谈谈中国更大范围内推广母婴阻断策略以及使中国以外更多国家或地区人群获益的思考?
侯金林教授: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健康威胁,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及健康中国2030的重要目标,其核心在于降低新发感染率,尤其是HBV母婴传播率。2016年WHO提出2030年将HBV母婴传播率降至2%以下。为此,我们自2015年起启动了HBV母婴零传播工程,并为其赋予了“小贝壳”这一便于记忆的名称。该工程经过精心规划,分为多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15年7月至2018年5月)为试点阶段,重点打造10家示范医院,纳入1008名乙肝阳性孕妇,开展多中心小样本研究。这一过程中,结合国内外最新进展,制定了临床管理路径,涵盖了母婴传播的10个关键环节。实施科学在医卫融合中占据重要地位,我们致力于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这一阶段的结果令人鼓舞,母婴传播发生率低于1%,数据证实了方案的可行性。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治疗指南尚未正式推荐对高病毒载量的孕妇进行抗病毒治疗,因此是否使用抗病毒药物成为了一个选择。
项目第二阶段,搭建全国性的乙肝母婴阻断协作网,参与医院增至178家,包括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传染病院以及妇幼保健院,甚至涵盖了西部边远地区的医院。开展大规模、前瞻性真实世界研究;同时由牵头医院指导示范基地医院,并以此为圆心培训更基层的医生。我们通过调研了解这些地区的母婴传播阻断实施情况,尽管部分地区信息闭塞、经济条件有限,但我们仍努力推动项目的落地。
2018年9月,“小贝壳”进入第三阶段,即规模化扩展。这一阶段的核心理念是形成医院社区一体化的模式。深圳宝安区妇幼保健院作为示范医院,在项目推进中展现出了强大的执行力和学习能力,成为了我们合作的典范。我们还与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际代表团分享了该院的经验。此外,在省卫生健康委支持下,侯金林教授和团队在广州从化、深圳宝安、阳江阳东等三个县区,探索社区和医院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经过第二和第三阶段的努力,乙肝母婴传播率降至0.23%,远低于WHO设定的2030年目标。我们在国际会议上分享了这些成果,获得了国际专家的认可和评价。WHO也对我们的数据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因为这为其设定的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未来,我们将继续与不同专业的医生合作,共同推动肝炎防治工作的发展。
《国际肝病》
作为新版WHO 乙型肝炎指南修订的专家组成员,请您介绍下重要更新内容,并谈谈您的看法。此外,会上对各国执行新版指南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讨论。能否请您谈谈新版指南对中国乃至亚太地区乙型肝炎防控的影响?
侯金林教授:WHO在指南相关小组讨论中邀请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分享当前消除肝炎的实施情况。我谈到了中国在此方面所做的重要工作,认为这些工作应当得到实施。
首先,关于降低母婴传播率,我在会上分享了小贝壳项目的成果。在此基础上,还提到了借鉴小贝壳项目的国际化经验,不仅是通过分享数据这种模式,更要推动国际上消除母婴传播的行动。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有约100万新增的乙肝病毒感染病例,因此这一问题亟待解决。此外还分享了我们在降低母婴传播率的实施组织管理方面的经验和不足之处。这些经验将在后续指南的落地推进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筛查工作的优化以及肝癌的早期筛查。
肝癌晚期病例之所以在中国占据如此高的比例,主要归因于筛查工作的组织实施管理尚存较大提升空间。尽管中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拥有顶尖的肝脏病医院和专家,但肝癌早期诊断率仍远低于日本。因此,我们需更加努力地开展筛查工作,将HBV阳性及肝癌高风险人群找出来,并进行进一步的管理。这需要制定个体化的策略,并借鉴如小贝壳项目等成功案例的经验,在组织实施过程中不断交流和推广。广东省在此方面已迈出坚实步伐,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如母婴临床服务包等,并在深圳、广州等地开展乙肝零传播的试点工作。这些努力不仅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也体现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司对消除乙肝母婴传播的高度重视。
与2015年WHO公布首部《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患者的预防、护理和治疗指南》和2017年《乙型、丙型肝炎检测指南》相比,本次指南在6个方面进行了更新和完善,包括:
01
扩大治疗适应症:新指南不仅纳入了扩大了治疗适应症,并纳入青少年患者。按照新指南,目前,至少50%的HBsAg阳性者需要抗病毒治疗,比之前的8%~20%有显著提升。
02
增加替代性抗病毒治疗方案:在无法使用替诺福韦单药治疗的环境下,推荐使用替诺福韦加拉米夫定或替诺福韦加恩曲他滨的联合治疗方案。
03
扩大孕妇的预防治疗:新指南扩大了孕妇抗病毒药物预防的重要性,为减少新生儿HBV感染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04
加强HBV诊断能力:推荐使用即时检测(POC)DNA检测和反射性HBV DNA检测,加强HBV诊断。
05
普遍检测丁型肝炎病毒(HDV)合并感染:WHO建议在CHB患者中进行普遍的HDV抗体检测,或者在由于实验室能力有限而可能不可行的情况下,优先在特定的HBsAg阳性人群或确定HDV感染流行率较高的环境中进行检测。
06
提高HBV服务质量:包括加强医护人员培训、优化诊疗流程、提高患者依从性等,旨在为HBV患者提供更为全面、高效的医疗服务。
新版WHO指南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方向,但如何在不同国家、不同场景下有效实施仍是一大挑战。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经济水平差异显著的国家,如何整合资源、下沉服务、任务分担,让基层医生和社区医务人员参与到筛查和管理工作中,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WHO指南的发布是一个机遇,但我们需要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特别是不同地区的基本情况,来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医防融合、医卫融合是未来的重要趋势,这需要我们转变思维,将预防和治疗紧密结合,共同推动全球消除肝炎的进程。
总之,提高肝癌早期诊断率、优化筛查工作的组织实施管理、借鉴成功案例经验、结合国家政策和WHO指南制定实施方案,以及推动医防融合和医卫融合,都是我们在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有望为全球消除肝炎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WHO新版指南推荐意见
《国际肝病》
非常高兴我们将在2025迎来第34届亚太肝脏研究学会年会(APASL 2025)。2017年,您作为大会主席组织举行的第26届APASL上海年会非常成功。在此,能否请您回顾盛况,并表达对全球肝病领域同仁参加2025 APASL北京的欢迎?
侯金林教授:本次大会已召开相关会议(APASL & CFHPC Leadership Session for Collaboration),主要目的是探讨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与APASL在北京联合举办2025年会议的相关事宜。为了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我们计划学习其他国家组织APASL会议的经验,尤其是回顾北京和上海以往举办APASL会议时的成功做法。我们期望能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代表参与,特别是那些致力于推进肝炎消除工作的专家与学者。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目前在消除肝炎方面已开展多项具体工作,并取得显著进展。我们坚信,在政府的主导下,结合基金会的平台优势与专家的技术指导,我们能够共同推动肝炎防治事业不断前进。
值得注意的是,肝病种类繁多,需要多学科共同应对。这也将是北京会议的一个重要主题。例如,母婴传播作为病毒性肝炎防治的关键环节,我们特别邀请了刘志华教授分享其在此领域的研究成果。刘志华教授正负责实施一项多中心研究,旨在探讨TAF在母婴传播阻断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特别是针对病毒载量高或存在肾脏风险的母亲。这一研究的结果将在会议上报告,我们期待与各位专家深入探讨其应用前景。
我们将充分利用此次会议的机会,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推动肝炎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也期待与各位专家共同探讨肝病防治的多学科合作方式,为全球肝炎防治事业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
《国际肝病》
您所带领的团队在本届年会有多项成果展示,请您作简要分享。此外,本次会议上您有哪些关注特别关注的方向和讲题?
侯金林教授:本次会议上,我们展示了诸多创新性的研究结果,特别是与实际应用紧密相关的内容。其中包括慢性肝病领域的多个话题。例如:
我们展示了一个针对CHB患者长期抗病毒治疗期间HBsAg清除的高精度预测模型,这一模型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预测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摘要编号:O-0110)。此外,新药研发方面亦取得了显著进展。我们发现,相较于单独使用ETV,衣壳组装调节剂ALG-000184(100 mg)与ETV联合应用在HBeAg+CHB患者中展现出了更强的抗病毒效果(摘要编号:O-0122)。这一方案主要针对免疫耐受且病毒载量高的患者,为这部分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同时,还展示了SiRNA联合其他药物的II期临床研究(摘要编号:O-0127),这是乙肝领域首个采用平台设计的研究,在NAs对照的基础上,不断添加新药,形成一个研究平台,从而提高研究效率。
在本次会议中,我虽未能全面系统地聆听所有报告,但仍捕捉到一些热点话题。其中,消除病毒性肝炎的组织实施管理无疑是讨论的焦点,特别是WHO新指南中涉及的关键组织实施管理议题。这些议题涵盖了无创肝脏疾病评估技术的最新进展,如与传统评分系统和肝脏的瞬时弹性硬度检测(FibroScan)相关的最新研究结果。此外,肝炎和脂肪肝新药研发的动态,以及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乙肝、丙肝临床研究成果也备受关注。肝癌作为另一重要议题,在会议中得到了相对集中的讨论。这些议题充分展示了APASL会议的特点,即聚焦于肝病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热点话题。
整体上,本次会议让与会者对于肝病防治的现状和未来趋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期待明年在北京举行的APASL 2025会带来更大收获!
(来源:《国际肝病》编辑部)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