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4年10月25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办,厦门市医学会承办,福建医科大学肿瘤临床医学院、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共同协办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年度学术盛会在厦门盛大召开。25日下午分论坛3:“中华肝脏病专题会议”如期举行,会议围绕学会引领的学术平台建设、国家需求与学科发展、全媒体科普推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策略及一线医生临床研究策略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而广泛的讨论。享誉业界的知名专家齐聚一堂,不仅分享了他们在各自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宝贵经验,共同强调了《中华肝脏病杂志》为基础的学术平台、临床科研与科普工作在推动肝病学领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会议通过互动讨论,促进了学术交流与合作,为推动我国肝病学领域的发展与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回首发展历程,共筑学术新篇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徐小元教授首先作了题为“学会引领的学术平台建设新篇章”的专题报告,深入介绍了在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支持下,以《中华肝脏病杂志》为代表的学术平台建设历程。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与《中华肝脏病杂志》作为中华医学会下的两大体系,自成立以来紧密合作,共同推动肝病学领域的发展。学会为《中华肝脏病杂志》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持,使其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肝病学领域的重要学术期刊。同时,学会与编辑部通过云端解读、巡讲等方式积极推广指南,不断提升我国肝病学科发展。
徐小元教授还赞扬了《中华肝脏病杂志》在期刊建设方面的严谨态度,包括组稿会和定稿会等制度的有效实施,保障了期刊的学术质量。徐小元教授表示,未来学会将继续发挥学术引领作用,推动肝病学领域的持续发展与创新,为全球肝病学研究贡献力量。
抗疫科研前沿,推动学科飞跃
重庆医科大学校长黄爱龙教授作了题为“火线攻关——国家需求与学科发展”的精彩报告。黄教授详细回顾了新冠疫情期间,重庆医科大学紧密围绕国家需求和学科发展,迅速响应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突破。在新冠疫情肆虐的关键时刻,黄爱龙教授带领团队仅用一个月时间,就成功完成了新冠抗体检测试剂的开发与产业转化,并迅速获得了新药证书。这一成就不仅展现了团队的高效执行力,更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团队还深入开展了无症状感染者的临床研究,揭示了其抗体应答的规律和特征,这一发现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并对后续的疫情防控策略和疫苗研发产生了深远影响。更令人瞩目的是,黄爱龙教授团队还成功研发了鼻喷剂综合抗体,这一创新成果在预防和治疗新冠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保护效果。
黄教授强调,国家需求与学科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在特殊时期,团队迎难而上,不仅取得了多项重要的科研成果,还极大地锻炼了团队的态势感知能力、思考力、判断力和行动力,进一步增强了团队凝聚力。黄爱龙教授表示,这些工作不仅有效满足了国家需求,更为推动肝病学乃至整个医学领域的学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鼓励广大科研工作者继续发扬这种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精神,为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和学科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科普引领健康,助力学科发展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任红教授发表了题为“全媒体建设推进‘科普中国’”的重要报告。任教授深刻阐述了全媒体建设在推动“科普中国”战略中的关键作用,特别是在肝脏病学科领域。他强调,随着国家对科普工作的高度重视,医生和专家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肩负着提升国民科学素养、服务于人民健康和学科发展的重要使命。
任教授特别提及了《肝博士》杂志作为科普平台的重要作用,通过学术引领科普,有效提升了公众对肝病知识的正确认识。展望未来,他透露《肝博士》将秉持学术与科普并重的原则,积极探索新媒体等多元化途径,进一步优化科普流程,实现科普产品的多样化和创新化,从而大幅提升科普的传播效率和影响力。任教授呼吁广大专家学者积极参与科普事业,共同推动肝脏病学科的发展,为提升公众健康素养、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
深挖临床问题,平衡创新可行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马雄教授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策略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分享。马教授不仅强调了基础研究在推动医学进步中的核心地位,还结合自己多年的申请经验,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宝贵的指导。马教授指出,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功的关键在于平衡项目的创新性和可行性。他认为,一个优秀的科研项目应当既具有前沿的创新性,又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切实可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马教授鼓励临床医生积极挖掘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深化基础研究,并与基础领域的专家进行深入交流与合作。
马教授在报告中特别强调了标书细节的重要性。他提醒申请者,科学假说的提出、中英文摘要的撰写等都是评审专家关注的焦点,需要认真准备,力求精准无误。此外,马教授还通过分享具体的申请案例,生动展示了如何从临床问题出发,结合基础研究,提出科学假设并精心设计研究方案的全过程,不仅为临床医生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策略和技巧,更激发了大家对科研工作的热情与信心。
临床科研并进,策略技巧兼顾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纪冬教授就一线医生如何有效开展临床研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享。纪教授强调,作为临床医生,积极参与科研不仅有助于分享个人宝贵经验,更能推动整个学科的进步与发展。纪教授指出,临床研究必须明确方向,科学设计,并规范实施。他强调,在选题阶段就应紧密围绕临床实际问题,确保研究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设计研究方案时,应充分考虑科学性、严谨性和创新性,确保研究过程规范有序,结果可信可靠。科研成果在呈现方式上力求清晰、准确、有说服力。通过具体实例,纪教授生动展示了如何从临床问题出发,设计并实施干预性研究,以有效解决患者实际需求。
此外,纪教授还高度重视临床队列样本库的建设。他认为,完善的临床队列和样本库是开展高质量临床研究的重要基础,能够为研究提供丰富、可靠的数据支持。同时,他还介绍了统计学在科研设计中的重要应用,强调了合理运用统计方法对于提升研究质量的重要性。纪教授鼓励所有临床医生保持对科研的热情和勤奋态度,积极参与临床研究工作,共同为提升临床诊疗水平、推动学科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共谋肝病防控,推动医学进步
苏明华、辛永宁、钟珊、胡鹏四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心得体会。苏明华教授强调了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时创新性和可行性的重要性,并指出临床队列和样本库对于临床研究不可或缺。辛永宁教授则结合自己的脂肪肝研究经验,强调了科研需要坚持和团队合作。作为青年医生代表,钟珊教授提出了青年医生在科研中面临的困扰及解决方案,并特别强调了医院和科室支持的重要性。她认为,青年医生是科研创新的重要力量,但往往面临资源不足、经验匮乏等问题,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胡鹏教授强调聚焦临床问题、跨学科合作及大团队合作对于科研创新的重要意义。他鼓励临床医生积极投身科研,从临床问题出发,开展有价值的研究,并注重科研成果的分享和传播。
诸位专家在精彩的讨论环节中,不仅深入剖析了当前肝病防控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还为临床医生如何向医学家转变提供了有益指导。专家们一致认为,只有加强科普工作、推动跨学科合作、注重临床导向和创新性研究,才能共同推动肝病防控事业的发展,为提升人类健康水平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