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前沿,共谋肝病学科发展新篇章
——  作者:    时间:2024-10-29     阅读数: 8

编者按:

10月26日,肝病诊疗实践提升项目——肝脏病第五届菁英论坛(厦门站)暨征文活动会议在厦门召开。北京大学医学部庄辉院士受邀出席会议,与来自全国的肝病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肝病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与会专家通过精彩的报告和热烈的研讨,不仅总结了当前肝病诊疗的成就与挑战,还展望了学科发展的广阔前景。此次论坛不仅为肝病学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提升我国肝病诊疗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共同开启了肝病诊疗领域的新篇章。《中华肝脏病杂志》编委会为本次会议提供学术支持。

 

 

 

重庆医科大学校长黄爱龙教授在开场致辞中对各位专家在百忙之中抽空参加会议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黄教授介绍,新版指南、扩大治疗的实践策略、中国消除丙型肝炎的探索和血清HBV RNA指导慢乙肝的精准治疗等热点问题,旨在通过深入的学术研讨,助力“健康中国2030”计划的实现。希望通过会议平台和模式,汇聚各位专家的力量和智慧,共同探讨肝病诊疗领域的前沿技术以及临床实践的经验,为推动肝病学科的发展贡献力量。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胡鹏教授主持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李婕教授介绍了我国新版乙肝指南扩大治疗的实践策略。她指出,尽管我国在乙肝防控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疾病负担依然沉重,且存在乙肝合并脂肪肝等共病情况,需重视其对肝癌风险的影响。因此,乙肝扩大治疗势在必行。新版指南通过简化治疗方案,扩大了治疗覆盖人群,提高了治疗可及性。然而,扩大治疗也带来了患者管理上的挑战,如患者依从性差、病毒学应答监测不精准等问题。李婕教授强调了长效持久的病毒学应答对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性,并介绍了精准检测工具的应用。此外,她还关注了乙肝患者的肾脏功能和骨密度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最后,她总结了双优治疗方案在乙肝抗病毒治疗中的优势,包括疗效和安全性兼具,以及耐药率低等特点,为临床医生的实践提供了指导。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窦晓光教授主持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鲁晓擘教授探讨了中国消除丙型肝炎的探索进程和当前面临的挑战。他指出,尽管丙肝治疗效果显著,但消除丙肝的危害仍面临地区不均衡和筛查效率等问题。当前,丙肝治疗已进入高效简化时代,但筛查工作仍需加强,特别是在特殊地区和人群中的筛查。鲁晓擘教授强调了筛查在丙肝消除进程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应检尽检、应筛尽筛、应治尽治的原则,并介绍了简化筛查流程和扩大筛查范围的具体措施。此外,鲁晓擘教授还分享了中国在消除丙肝实践中的探索经验,包括院内筛查、特殊人群筛查、电子警示系统应用以及基层医学教育和科普工作等。他提到,通过多部门联动和各级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中国已发现并治疗了大量丙肝患者,并坚信未来能够消除丙肝的危害。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魏来教授主持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侯金林教授概述了乙肝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特别是中国在乙肝母婴传播阻断、肝脏疾病进展控制以及乙肝功能性治愈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基于国家项目的推动,中国已提前实现世界卫生组织2030年消除乙肝母婴传播的目标。在控制肝脏疾病进展方面,中国建立了多个研究中心和验证平台,致力于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率。对于乙肝功能性治愈,侯教授强调了国际合作和临床研究的重要性,并介绍了中国在全球乙肝功能性治愈研究中的贡献和领先地位。中国参与了多个关键的临床试验,为全球乙肝功能性治愈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最后,侯教授鼓励继续推进乙肝治疗研究,以实现乙肝的全面控制和治愈。

 

胡鹏教授主持

 

 

魏来教授在报告中主要讨论了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领域的新进展。他首先介绍了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今年发布的MAFLD指南,其中增加了心血管、肾脏代谢相关疾病风险和非肝脏恶性肿瘤发病风险等新内容,并扩大了治疗药物的种类,包括减肥、降血糖、降血脂和降血压等药物。魏教授指出全球肝病学会正在推动统一命名,并可能获得世界卫生组织的疾病编码。此外,他还介绍了新药研发的现状,强调了不同药物研发目标人群的特点,并提到了新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数据解读问题。最后,魏教授提出了关于2025年专刊或特刊的思考,建议从国际肝病年会中挑选优质稿件,以推动MAFLD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耿嘉蔚教授主持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徐小元教授分享了肝硬化领域的新进展。他强调了消除乙肝和扩大治疗建议的重要性,指出肝硬化患者即使表面抗原消失,也应持续治疗直至肝功能完全恢复。在肝硬化预防方面,国内将病因治疗融入了一级和二级预防中,特别是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可间接降低门静脉压力。报告还提到了肝纤维化作为预测肝硬化和脂肪肝的重要指标,并讨论了肌少症对肝硬化患者的影响,指出其重要性但不影响寿命,可能与观察周期较短有关。徐教授的报告为肝硬化领域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策略。

 

江苏省人民医院朱传龙教授主持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孙剑教授汇报了血清HBV RNA在指导慢乙肝精准治疗中的最新进展。他重点介绍了两个方面:一是血清HBV RNA在预测停药后复发中的应用,指出HBV RNA阴性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阳性患者,且联合其他指标如核心相关抗原可进一步提高预测准确性;二是血清HBV RNA在预测肝癌发生风险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根治性术后HBV RNA阴性患者的肝癌复发率较低,生存率较高,且抗病毒治疗过程中HBV RNA的下降幅度可作为肝癌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孙教授指出当前该领域仍面临挑战,如缺乏统一的标准品和商业化试剂盒,以及在自然史人群和抗病毒治疗人群中的研究仍需深入。

 

徐小元教授主持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南月敏教授概述了肝癌领域的新进展。她提到,尽管肝癌的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有所降低,但仍需继续努力。2024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版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中,对靶点治疗、局部治疗、联合靶点治疗及放射治疗等方面进行了重要更新。特别地,指南推荐了多个新的联合治疗方案,包括信迪利单抗+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物的“双达组合”以及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的“双艾”组合等。此外,南教授还介绍了在肝癌治疗中探索的新靶点药物、中期肝细胞癌的联合治疗以及新辅助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总体来看,肝癌治疗正朝着更加个性化和精准化的方向发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和更好的生存希望。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何英利教授主持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韩英教授详细介绍了自身免疫性肝病领域的新进展。她首先讨论了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PC)的机制和治疗进展,强调了胆固醇水平对PPC预后的影响,并介绍了新药及强化治疗的新理念。随后,韩英教授报告了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治疗应答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以及针对不应答患者的二线治疗选择。此外,韩教授还探讨了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的发病机制、诊断挑战及潜在治疗靶点,包括胆管样干细胞和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最后,韩英教授总结了免疫性肝病早诊早治和规范治疗的重要性,呼吁加强机制研究和新药研发。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地坛医院李明慧教授主持

 

 

南开大学人民医院韩涛教授报道了肝衰竭与人工肝领域研究进展,他分别从慢加急性肝衰竭相关指南,组学、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机制研究、临床诊断,人工肝等角度进行了阐述。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陈金军教授主持

 

 

《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部彭智主任在报告中介绍了《中华肝脏病杂志》2023-2024年的重点组稿报道计划。她强调了高质量文章对杂志的重要性,并介绍了编辑部在学会指导下,通过组织重点号和年度总结等方式,吸引高质量稿件的工作机制。彭主任感谢了各位专家对杂志工作的支持和指导,并呼吁大家继续关注和投稿,共同推动肝病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张大志教授主持

 

 

在讨论环节中,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丁洋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徐京杭教授参加讨论。与会专家围绕肝病领域的多个热点问题,强调了指南更新、新药研发以及临床队列研究的重要性,认为这些对于指导临床医生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指出了当前肝病研究中的一些挑战,如临床与科学研究的转化、微生态与肝脏疾病关系的研究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贾继东教授主持

 

 

庄辉院士在会议总结中充分表达了对《中华肝脏病杂志》的关爱和支持,并对接下来的年度进展工作提出了进一步的指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