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盘点丨吴健教授:2024戊型肝炎领域重大研究进展与热点回顾
——  作者:    时间:2024-12-23     阅读数: 55

编者按:岁末之际,冬意渐浓,时序如织,悄然更迭。回望2024年,肝病研究领域如同璀璨星河,闪耀着智慧与探索的光芒。我们共同见证了一座座里程碑矗立而起,每一步突破都凝聚着科研人员对未知世界的执着追求与深刻理解。

 

在戊型肝炎领域,从戊型肝炎疫情的全球脉动,到病原学领域的深度揭秘;从诊断技术的日新月异,到治疗策略的开拓创新;再到预防实践的累累硕果,每一项研究、每一个热点,都如同星辰般照亮了戊型肝炎防控与诊疗的征途。此刻,我们特别邀请到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检验医学中心、中国戊型肝炎研究协助组理事长吴健教授,为我们细数过去一年来在戊型肝炎领域的重大成就,引领我们共同探索戊型肝炎领域的广阔未来。
 

 

https://mp.weixin.qq.com/s/vqWvE8S8N3Yifn4ZdhbP9g
点击上方链接查看采访视频


PART.1 戊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现状与趋势

 

吴健教授:2024年,戊型肝炎疫情在全球多地持续肆虐,尤其在亚洲、非洲及中东部分地区,疫情更为集中。这些地区往往卫生条件欠佳、水源污染严重,或是饱受战争与自然灾害之苦。例如,今年上半年,非洲乍得共和国瓦德省便暴发了一起戊型肝炎疫情,短短数月间便报告了2092例疑似病例,其中7例不幸死亡。

 

在全球范围内,戊型肝炎的发病人数与死亡人数均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亦不例外。据数据统计,2024年3月我国病毒性肝炎上报病例数高达181 006例,创历史新高,其中戊型肝炎病例便达到了3676例。当前,暴发性流行与动物源性HEV传播成为防控戊型肝炎疫情的最大挑战。未来,加强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与推广戊型肝炎疫苗接种,将是有效控制戊型肝炎传播的关键所在。

 

PART.2 戊型肝炎的病原学新发现

 

吴健教授:在2024年的戊型肝炎病原学研究领域,我们取得了多项关键性的新发现和进展,这些成果不仅深化了我们对HEV的认识,更为未来的防控策略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其中一项重要研究揭示了戊型肝炎病毒(HEV)与宿主细胞结合趋向性的奥秘,这是决定不同物种间戊型肝炎共患潜力的关键因素。这一发现不仅增进了我们对HEV跨物种传播机制的理解,更为防控人兽共患感染传播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另一项研究则聚焦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HEV穿透细胞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研究指出,EGFR可能是未来开发抵御HEV感染抗病毒策略的潜在靶点。目前,已有针对EGFR的药物研发进展,这有望为戊型肝炎的预防和治疗开辟全新的路径。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戊型肝炎的病原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我们应对戊型肝炎疫情、保护人类健康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PART.3 戊型肝炎的诊断技术革新,助力精准诊疗

 

吴健教授:2024年,戊型肝炎检测技术领域迎来了里程碑式的突破。厦门大学夏宁邵院士团队携手中国食品药品鉴定研究院及万泰生物,成功研制出全球首个针对尿液样本的戊型肝炎诊断试剂——戊型肝炎抗原检测试剂盒。该试剂盒能在短短30分钟内实现戊型肝炎的无创快速诊断,准确率高达98%以上,为全球戊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与精准度。

 

与此同时,我们的团队也取得了显著成果,成功开发出全国首个戊型肝炎定量检测试剂盒。这一创新产品不仅为戊型肝炎的诊断提供了更为精准的方法,还为已确诊患者的病情评估及治疗疗效监测提供了有力的诊断依据,极大地提升了戊型肝炎诊疗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此外,我们团队还致力于HEV相关急性肝衰竭预后评估技术的研究,成功开发出一种预后标记方法。这一方法有望为重症戊型肝炎患者的预后评估提供科学、可靠的技术支持,进一步推动戊型肝炎诊疗水平的提升。

 

PART.4 戊型肝炎治疗策略新进展:药物研发与联合疗法带来新希望

 

吴健教授:今年,戊型肝炎治疗领域迎来了新的突破。有研究指出,二氢乳清酸脱氢酶抑制剂ASLAN003能够显著抑制HEV的复制,为戊型肝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候选药物。二氢乳清酸脱氢酶(DHODH)是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催化二氢乳清酸氧化为乳清酸。通过选择性抑制DHODH,可以阻断嘧啶的合成,进而抑制病毒复制。研究表明,ASLAN003在0.2~50 μmol/L浓度范围内能显著抑制HEV复制子在HEK 293T和Huh7细胞内的复制。特别是在1 μmol/L浓度下,ASLAN003能有效抑制HEV RNA复制,使其下降50%;在0.4 μmol/L的浓度下,能显著抑制衣壳蛋白ORF2的表达。这些结果表明,ASLAN003具有显著的抗HEV效果,其半数毒性浓度(CC50)为294 μmol/L,而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231 μmol/L,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尽管ASLAN003在抑制HEV复制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探讨ASLAN003如何通过抑制DHODH来阻断HEV的复制,以及其在不同临床环境下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

 

与此同时,国际上一项研究也带来了好消息。研究显示,索磷布韦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戊型肝炎的治疗效果。在两名戊型肝炎慢性肝病患者中,单独使用利巴韦林治疗未能清除病毒,但接受索磷布韦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后,病毒载量成功降低至检出限以下。这一结果初步验证了联合疗法的有效性,但仍需经过大规模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这些新的药物及治疗方案为戊型肝炎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它们的长期效果、安全性以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仍需更多研究者进行深入探索。未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有望为戊型肝炎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PART.5 戊型肝炎预防策略创新频出,多地实践取得显著成效

 

吴健教授:随着2022年和2023年两项戊型肝炎专家共识的相继发布,2024年戊型肝炎预防领域迎来了众多创新策略,并得到了广泛推广与试用,为我国乃至全球的戊型肝炎预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思路。

 

在厦门,通过疫苗接种、早期筛查诊断、优化患者管理和治疗等综合措施,成功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戊型肝炎防治体系。这一系列举措不仅降低了戊型肝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还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广东省则提出了“医防融合,助力消灭戊型肝炎”的广东模式。该模式通过广泛举办学术交流会和科普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戊型肝炎的认知度;同时,采用“应筛尽筛、应种即种、应治尽治”的防治结合策略,实现了医防融合的主动防治。在试点地区,这一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遏制了戊型肝炎的流行。

 

这些创新策略和措施的广泛推行,切实提高了我国戊型肝炎的预防和控制效果。未来,随着更多地区借鉴并实践这些成功经验,我们有信心在未来的戊型肝炎防控工作中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有效遏制戊型肝炎的流行态势。

 

PART.6 戊型肝炎防控未来的三大方向:疫苗研发、药物治疗与全球合作

 

吴健教授:未来,戊型肝炎的防控工作主要聚焦于以下三个方向:

 

首要方向是戊型肝炎疫苗的研发与应用。当前,戊型肝炎疫苗已取得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现有疫苗主要针对特定基因型,未来研究需致力于开发能够覆盖更多戊型肝炎基因型的疫苗,以满足全球不同地区流行病学需求。同时,我们还应探索更为有效的疫苗接种策略,特别是针对高风险群体的接种计划,以进一步提升疫苗的保护效果。

 

第二个方向是研发新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与策略。针对戊型肝炎,我们需要开发新型抗病毒药物,特别是针对耐药变异株的治疗方案。同时,探索不同药物的联合疗法,旨在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耐药性风险。此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实现戊型肝炎的精准治疗,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第三个方向是全球范围内的戊型肝炎防控合作。我们应呼吁全球共同关注戊型肝炎,持续开展全球性的戊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深入了解不同地区的病毒流行情况及传播模式。基于这些调研数据,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的戊型肝炎防治策略,以更有效地控制和预防戊型肝炎的传播。通过全球合作,我们有望共同应对戊型肝炎带来的挑战,保护人类健康。

 


吴健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检验医学中心

中国戊型肝炎研究协助组理事长

医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技师、硕士生导师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苏州市立医院(集团) 检验医学中心/输血科主任、学科带头人

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省医学青年人才, 姑苏卫生B类人才,2022,2023版全国检验学术百强

入选爱思唯尔2023中国高被引学者,入选2022/2023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研究方向:重大传染病诊治关键技术研究等

主要学术兼职:

1.中国戊型肝炎研究协作组(CCSHE) 理事长

2.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3.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4.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临床微生物与感染精准检验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5.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6.中国解剖学会干细胞转化医学分会 常务委员

7.World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主编

8. Advanced Gut & Microbiome Research执行主编

主要学术成就:

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济南微生态生物医学省实验室面上项目等各级各类课题十余项;

2.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Lancet oncology, Clin. Infect. Dis,JAMA Network Open等知名SCI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累计IF超过570分。其中,20分以上9篇,论文总引用次数超过2900次,H index: 26;

3.荣获国际最佳研究者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亚太肝病年会(APASL)授予个人旅行奖,淮海科技创新二等奖,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10余项,授权国际(荷兰)、国内发明专利3项(成功转化1项);

4.牵头发表专家共识及指南2项,主编国家规划教材2部。

 

(来源:《国际肝病》编辑部)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